57书屋

第一百零三章 让我考察好圣孙? (1/4)

      “熙河路为新拓疆域,卿可要什么支持?”赵祯问道。

    开疆拓土,这是大周百年国祚的首例。

    作为皇帝,他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史书之上,都得大书特书一笔。

    说句不夸张的话,借着开疆拓土的事迹,他甚至都能与太宗皇帝比一比功绩。

    如今,涉及疆域治政,稳固疆域的事情。

    但凡不是特别过分,他都能予以支持。

    特别过分,也不是不能支持。

    总之,为了功绩,在所不惜!

    江昭一怔。

    这种直接让臣子开口要“支持”的话,从皇帝口中说出来,实属少见。

    “单独赐予恩科名额。”

    江昭不假思索,说出了要求。

    “熙河路几乎没有汉人,要想稳固疆土,除了汉化吐蕃人,还得让一些汉人移居过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得让读书人过去。若非给予一定的科考名额,断然是留不住读书人。”

    这个时代,读书人都是精英。

    要想聚集百姓,保障人口不流失,唯有通过“读书”这个诱惑。

    稳固边疆,人口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熙河路绝大部分都是吐蕃、西夏百姓。

    要想让百姓从陕西路、河东路等移居熙河路,就得搞“教育资源”优越那一套。

    边疆苦寒,但也意味着竞争压力不大。

    要是有固定的科考名额,这就是大大的优点。

    一些实力不行的举子,为了一线考上进士的希望,自然会拖家带口,移居熙河路。

    而这些举子,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资源。

    慢慢的,熙河路也就可以发展起来。

    “大概要多少?”赵祯沉吟,出声问道。

    恩科名额,这事说起来挺让人出乎意料。

    不过,其实可以接受。

    相比起春闱,单独恩赐进士名额,并不影响其它路举子们的竞争。

    当然,要是有举子不服,自可移居边疆。

    “二十。”江昭给了个中肯的数字。

    一次春闱,取三四百位进士,合十三路。

    一路取士平均是三十左右。

    二十,这个数字在平均线以下。

    “可。”赵祯点头。

    一定的政策支持,非常必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变身后,我成了所有火影迷的老婆 没考上大学的我,只好选择屠神了 重回古代当逆子 道游天地 虐文女配不干了[快穿] 家族修仙:我的灵根竟是BUG级 朕为淑妃养老操碎心 (穿书)黑莲花攻略手册 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 农家小胖妞,搬空夫家后转运了
相关推荐:
不正经魔物娘改造日记 魔王大人,勇者他又招了 斗罗:龙王之太极玄真 霍格沃茨:从水浒归来的哈利 我的替身是史蒂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