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713章 保皇派的坑。 (3/6)
r /> 其规模超过千人的大型工坊就有三个,规模超过百人的工坊足足有两百多个。
虽然不能完全取代大明,但这对洮河郡而言,无疑也是一次机会,若是能抓住这个机会的话,洮河郡怕是会在短时间爆发出大规模的工业化。
大明有句话说得其实没错,利益才是推动一切的基础。”
“这便是商人最令人厌恶的地方。”听到这话,唐俭却是极为不屑地说道,“枉你也是读书人,岂可为此等商贾张目?”
“商贾逐利本就是天性。”褚遂良却是毫不介意,当下便说道,“这无可指摘,当无利可图的时候,商贾还充满了干劲儿,那他的图谋一定更大。
而当商贾逐利的时候,其实才是他们最老实本分的时候。
至少这个时候的商贾,还在我们可控范围之内。
若是莒(ju,三声)国公不知,不妨看看昔年的泾阳商贾,黄嵩等人。
如今,这些人就在长安,跟随大明使团一道入京,他们这些人,绝非逐利之辈,有些时候的行商之道甚至是赔本赚吆喝。
想必莒国公应该知道这些人所图谋的是什么吧?”
这些年,他没少和商贾打交道,时间长了,也就对商贾有了新的认识。
用他的话来说,他不怕商贾逐利,反而怕商贾不逐利。
就好比黄嵩这些家伙。
他们是商贾么?
肯定是啊,在大明,他们还是顶级的豪商。
但这些家伙如今做的生意,已经不以牟利几何为目的了,这才是最恐怖的。
天啊,商人不牟利,他们在牟什么?
这难道不值得深思么?
“登善说得在理。”听他这么说,李二也点了点头,“商人牟利,的确无可指摘,这并没什么好说的。
只要他们遵纪守法便可,对他们,不可苛求太多。”
他很赞成褚遂良的观点,商贾只有不以牟利为目的的时候,才是最该注意的。
这样的商贾他见过,也听过,还不止一个。
昔年的武士彠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余众人闻言,也点了点头。
而就在这时,马周却是问道:“如此说来,此番对洮河郡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儿?”
“何止对洮河郡而言是一件好事儿,对整个大唐而言,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若是洮河郡供应不了众多商贾,那些工坊自然会加大扩充力度。
而一众商贾发现自己的供应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会不会想着一劳永逸,避免今后再被人卡脖子?
总的来说,此番影响最大的,决计不会是我大唐。”
褚遂良倒不是站李恪,只是阐述一个事实而已。
而且,他们昔日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