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704章 李二眼中的大明 (2/6)
子嫡系,他要是不做个诤臣,和陛下上演一出相得益彰的戏码来,他凭什么矗立于朝堂之上?
说到底,什么犯颜直谏,什么虚心纳谏,都只是各取所需罢了。”
对于魏征,不管后世怎么评价,他们这些人自有一套评价标准,更何况他们和魏征还曾是敌对阵营。
李二需要魏征,他们可不需要。
“也就是说,这是陛下和魏征的默契,合起来给我们演了一出戏?”褚遂良也是一脸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魏征啊,早年他不是没崇拜过这位铮铮铁骨,可随着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日子长了,他的心态也变了。
“魏征这人,不好说。”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道,“有些时候老夫也觉得他就是一个投机谋存的佞臣,但有些时候又觉得他是一个心怀大唐而非皇权的诤臣,这么多年过去,对于此人,老夫也是愈发地看不透了。
但要说此番他没料到自己的结局,老夫是不信的。
能在那场大变革之后还活下来,并且身居高位的人,岂会是一个官场白痴?”
对于魏征,长孙无忌是真地看不透了,不过好在于大局无碍,他也就不想再去琢磨此人,没有意义,因为琢磨人是最累人的一件事儿。
……
行宫之中,李二倒是没理会这些事宜,这会儿,他正看着孙思邈在忙碌着。
南征,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南边的瘴气,而整个大唐,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他思来想去只有孙思邈一人。
当然,要让孙思邈随军出征,他也是下了功夫的。
指望孙思邈当个军医,孙思邈肯定不会答应,倒不是说职位低微,主要是他认为医术是为了悬壶济世,而非其他。
最后李二只得以瘴气伤人甚久,还需孙思邈挽救黎民,孙思邈这才答应同行。
这会儿,孙思邈正在和高州的一众郎中讨论何为瘴气。
了解瘴气的,自然是高州本地郎中为甚。
“老道早年也来过岭南,当时就听人说,这瘴气有两种。
一种是有形的,一种是无形的。
有形的瘴如云霞,如浓雾。无形的瘴或腥风四射,或异香袭人,实则都是瘴气。
还有一种,初起的时候,但见丛林灌林之内灿灿然作金光,忽而从半空坠下来,小如弹丸渐渐飘散,大如车轮忽然迸裂,非虹非霞,五色遍野,香气逼人。
人受着这股气味,立刻就病,叫作瘴母,是最可怕的。
有些地方瘴气氤氲,清早起来,咫尺之间人不相见,一定要到日中光景,雾散日来,方才能辨别物件,山中尤其厉害。
所以当地百姓晓起行路,必须饱食;或饮酒几杯,方可抵抗瘴气,否则触之,定然生病。
是以当地百姓,纵使夏天甚热,挥汗如雨,但是百姓终不敢解开衣裳,当风取凉,夜间就卧,必定密闭门户,这些都是为防有瘴气侵入的缘故。
早年鲍照在苦热行中所言‘瘴气昼熏体,菵露夜沾衣’。
如此种种,老道认为,所谓瘴气,当是温病,也是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