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313章 此消彼长,祸水东引。 (5/8)
,对于李承乾看出了他的心思他不意外,这事儿他本来就没藏着掖着,他好奇的是,殿下居然不遏制和吐谷浑的商贸。
李承乾见他这般,笑道:「浇河郡已经乱起来了,而他们霍乱的根源是什么?是利益。
这时候慕容伏允再把手伸了进来,这个利益链条可就有意思了。
不过,我们暂且和慕容伏允的商贸交易什么,这就要花些心思了。
首先有一点儿得确定,那就是不能资敌,像手套、披风这些御寒的物资,一件不准出。
包括浇河郡也是如此,今后都不允许这些物资出境。
他们要是问起缘由就直接告诉他们,我大明王廷自己还不够呢。
但类似八音盒、梳妆阁这些偏于享受类的物资,那只管卖就是。
….
卖得越多,我们到手的实惠就越多,反而是他们买得越多,消耗的钱粮也就越多。
而且,他们买了要卖给谁?
自然是卖给吐谷浑的那些贵族,那些贵族在消耗了钱粮之后又会从哪里找补回来?」
「从那些老百姓身上找补?」普西偌瞬间就懂了,当即整个人都愣住了。
殿下这是往死了在算计吐谷浑啊。
真要是这样的话,吐谷浑迟早怨声载道。
李承乾笑了笑,道:「所以,别拖着,赶紧敲定此事。能卖多少卖多少,对我们而言,这些物什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用处不大,别把它当个宝贝似的,明白么?」
普西偌当即便点了点头,也好,拿这些东西换一些钱粮回来也是好事。
等普西偌走后,李承乾便开始规整现有的情报,做详细的计划。
这一忙活,就是好几天。
而这几天里,普西偌也和吐谷浑的使者达成了共识。
吐谷浑的使者都没想到这事儿这么快就敲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承乾便将各种事务都安排了下去。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民生,这一次,李承乾直接在大明王廷十五城都开设了医馆。
之前从大唐投奔而来的郎中,这一次也派上了用场,几乎全都被李承乾分派到了各城医馆,为了让这些人心甘情愿的去,李承乾也是废了不小的工夫。
又是官职,又是厚禄,李承乾都抛了出去。
不管是慕容伏允挥兵南下,还是他举兵北上,大明内部的稳定都是最重要的。
而工部这段时间也是真没闲着,为了让大明王廷所有人都有养家糊口的活计,前前后后折腾出了数十个项目。
单纯依靠工坊,是养不活这三十万人的,至少现在不行。
不是产量的问题,而是销量。
任何东西只要泛滥起来,都将失去一开始的价值。
就拿梳妆阁来说,现在能卖数贯,可真要成千上万的梳妆阁拉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