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确实有道 (3/4)
nbsp; 但倘若真的这样逃避,张鲁也就不会来到成都觐见刘邈。
刘邈想要的,是一柄能够量天的尺子!而不是柄不能承重,只能在地里乱刨的锄头。
张鲁想要的,也不是闭关锁国,让道教就蜷缩在汉中,成为一只坐井观天的蛤蟆。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如果道家没有承天的能力,没有胸怀天下的勇气,那凭什么成为显学?成为规则?
张鲁思索片刻后,给出答案:“可小国寡民?”
“噗嗤!”
刘邈再度嗤笑起来。
“你倒真把老聃那些东西奉为圭臬啊。”
人太多了怎么办?
那就永远小国寡民,让百姓不流入,也不流出,如此人口就不会出现增长,土地也就永远不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
但刘邈就问了——
“春秋之时,倒是小国寡民。”
“但当时是什么情况?”
“燕、邢这样的诸夏国家几乎快被夷狄灭国!”
“倘若当时,在匈奴强盛的时候,大汉境内依旧是小国寡民,那大汉会如何?汉人会如何?”
刘邈承认,小国寡民,倒真是不错。
但它注定只是一个幻想。
因为你自己小国寡民,最好也祈祷别的国家都是小国寡民。
不然最终只会成为别人的养分,被别人嚼的连骨头都不剩!
别说是以前了。
便是现在。
天下谁不知道张鲁的汉中富饶?
一旦刘邈平定了河北,或者是袁绍平定了江东,难道会让张鲁治下的汉中一直存在?
所以刘邈才会对张鲁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嗤笑!
张鲁此时脑海中又浮现了许多方法。
但毫无疑问。
老聃那套理论,是建立在大家都安分守己,且道德高尚的前提下进行的,而这也是道家和儒家殊途同归的地方,便是劝导人向善,教育人的道德。
可这世上总有不安分守己的人。
春秋时的狄族、夷族。
战国时的东胡。
先汉时的匈奴。
后汉时的羌、鲜卑、乌桓……
这些异族,都是实打实的威胁!
没有了集权,没有了庞大的体系,没有了充足的资源,华夏拿什么去抵抗这些异族?
一想到这,张鲁不免有些颓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