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蜀地贸易战 (3/4)
齐桓公下令禁止齐国人购买鲁国缟布,导致鲁国无法支付粮食价格。鲁国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只能向齐国低头,最终臣服于齐国。
只是如今境遇有所不同,大汉如今可不是为了搞垮蜀地才改穿冬衣,而是真的需要冬衣。
其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刘璋国破人亡,而仅仅是要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更多的木棉。
可即便如此,诸葛亮还是蹙眉。
“如此行径,恐伤蜀地百姓。”
“……”
若是常人,司马懿早就拂袖而去!
但对于诸葛亮的为人,司马懿还是清楚的。诸葛亮实乃君子,其确实是在担心蜀地百姓将来因为缺粮而面临困顿的危局。
不过理解归理解,司马懿还是以为,只要能够达成目的,必然在所不惜!
“孔明不要杞人忧天。”
“我方才虽然说蜀地百姓将来会争先恐后的种植木棉,但是有这个资格的,你以为当真是蜀地的百姓?”
蜀地因为封闭,其豪族之盛,还在江东之上!
不过是因为蜀地的自然条件实在太好,所以才显得平和安定。
可即便如此,司马懿也不信普通百姓连肚子都没填饱,就要想办法去种植木棉创收。
最后干这活的,肯定还是蜀地的诸多豪族!
既然如此,那何必要为蜀地的百姓而担忧?
难不成司马懿不用此计,蜀地的豪族就会厚待蜀地的百姓不成?
而且司马懿也认真道:“陛下有些话,孔明实在也应该听听。”
“陛下说话虽然粗鄙,但是仔细想想,其实许多都颇有道理。”
“上次陛下就说,世间万事,皆分一个主次。”
“抓住主要,舍弃次要,才能够成事!”
“只有赶紧凑齐冬衣,陛下才能够太平北方乱贼。而只有解除北方的威胁,才能够对蜀地用兵。”
“到时候,陛下在蜀地进行均田,难道不比让蜀地百姓如今当佃户来的富裕幸福吗?”
诸葛亮听后,亦是没有反驳,而是点头赞同。
“吾非瞻前顾后之人,只是觉得天下兴之,百姓苦也;天下亡之,百姓亦苦也。”
司马懿只是耸耸肩。
显然,因为出身的缘故,司马懿并没有诸葛亮的那般认知,但因为诸葛亮为人,所以虽不认同,可却依旧尊重。
二人将此五策献给刘邈,用以解决冬衣之事。
刘邈看到二人都用上贸易战了,那还能怎么做?
即便是刘邈,也想不到如此全面的解决方式,故此当然是欣然同意!
直到此时,诸葛亮和司马懿才正式与刘邈一同讨论起第五条。
之前诸葛亮不与司马懿讨论,是因为知道此事,只有刘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