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南北差异 (3/4)
nbsp; 甄俨则安慰道:“稍安勿躁。”
“便是江东再与河北不同,也该是有我等的活路的!”
甄俨着急尽快在江东安顿下来,最先想到的,便是用钱财去购买土地。
但是三长制下,刘邈政权对土地的控制力度显然不是河北能够比拟的,找了一圈,愣是买不到许多土地。就算能够买到,那也是远高于市价,基本上杜绝了大地主的诞生。
不过没关系!
甄俨对这样的事情见怪不怪。
“总会有机会的!”
甄俨说的机会,就是“农贷”。
“农贷”之事自古有之,也是百姓最为恐惧的东西。
一场天灾人祸,就会让许多百姓不得不去借贷,然后利滚利,并最终输掉自己的田产。
这种事情,简直是见怪不怪,而且不可避免。
即便江东近些年因为兴修水利,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天灾,但“人祸”这样的事情,可不是想避免就避免的。
尤其如今正是乱世。
而乱世的每一颗尘埃,落到个人身上便都好似泰山一般沉重。
甄俨的目标就是找到这样的人,然后去做贷款生意,并再次重新成为地主豪族。
虽然如今江东有政策上的保护,但是甄俨相信,总归会有人走投无路!
这是必然存在的事情,哪怕刘邈将法律制订的再完善,将制度制订的再完美,也依旧会有这样的漏网之鱼。
或许一开始,这些人只是不起眼的小鱼小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人只会越来越多。然后这些人便会再一次成为佃户,成为奴仆,催生另外一批地主豪族的出现。
这,无可避免!
可就当甄俨自信满满的去找这种人的时候,江东的现实又一次给了他当头一棒。
“傻子才借贷!滚蛋!”
甄俨这才发现,在江东竟然还有另外一个“兜底”机制!
随着贸易的往来以及“文昌门学”还有“冶城”、“近海捕捞”等事物的普及,本来那些走投无路的百姓反而是有了全新的选择。
若是家中真有了什么困难,完全没有必要去问商贾借贷,反而是能够转身“进厂”。
随着铁器、布匹的需求暴增,匠人的俸禄同样也是水涨船高。
以往培养一个匠人,恐怕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但随着“文昌门学”传出的“流水线化生产”,却能让人只掌握一个步骤就能去作坊生产。
如此,便大大降低了匠人的学习成本。
金陵的百姓,就算是真的有什么难处,也会立即投身工坊,去打个短工,赚取钱财。
毕竟,金陵的百姓,大都是从江北跟着刘邈渡江来的流民。
没人比他们更懂失去土地,成为佃户的滋味,所以不到打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