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互相剽窃 (4/5)
sp; 刘邈全灭吴郡张氏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中原,所以曹操并不知晓吴郡四姓已经变成三姓。
鲁肃不卑不亢的回到曹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刘扬州是代替天子守土之臣,江东的士人也都是深明大义的名士,这样利国利民的政令,他们又怎么会拒绝呢?”
曹操两眼一眯,显然知道鲁肃不想与他说实话。
或者说,即便是鲁肃这个陪在刘邈身边的人,也不知道刘邈是如何做到这样的事情的。
朱、张两家自有大棒对付,但是陆、顾两家却也没有给他们喂太多的东西啊?
鲁肃思来想去,也只能是给自己一个不算答案的答案——
“他们,兴许是在主公身上看到了更加重要的东西,所以才不局限于现在就和主公分利吧?”
鲁肃见到曹操后,也是从怀中掏出一封信件——
“此为刘扬州信件,嘱咐我一定要亲手交到州牧手中,还请州牧过目。”
曹操拆开信件,本来沉寂死水的眸子中罕见绽放光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曹操念出此诗时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自有一股豪情,仿佛就和这诗是他自己写的一样顺畅!
荀彧听曹操念诵,也是屏气凝神,感受着诗中的韵味。
而鲁肃则是一脸迷茫——
“主公……他还会写诗?”
“主公的诗,不该是那种古怪的七言吗?”
“可这确实是乐府四言诗啊!哦~~~我懂了,这必然是主公找人代笔的!”
反正即便打死鲁肃,鲁肃也绝对不承认刘邈会写诗!
刘邈要是会写诗,那整个江东就没有文盲了!
鲁肃不但否决了刘邈,还开始思索刘邈这诗究竟是谁代笔的?陈瑀?张昭?还是周瑜?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念完最后一个字符音节,竟陷入与这诗的共鸣,久久不能自拔!
还是曹操身后的典韦不小心发出响动,这才将曹操惊动。
回过神来的曹操不断看向手中信件,又不断看向鲁肃。
“这……真是仲山所作?”
“嗯……大概不是吧?”
鲁肃诚实的说着实话,曹操却连连摇头:“非胸怀大志之人,是不能作出这样的诗来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