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互相剽窃 (2/5)
p; 在往南北途中,鲁肃观察徐晃麾下部众,发觉其治军极严!士卒令行禁止,完全没有半点匪兵做派,不由称赞道:“将军治军,竟有周亚夫之风!”
徐晃连忙推辞,而鲁肃也在此时发出招揽——
“如今无论是杨奉还是韩暹都不是值得托付的人,将军继续留在他们身边迟早会被他们所害,既然如此,何不与我投靠刘扬州呢?”
徐晃没有答应,却也没有拒绝,只是询问鲁肃:“刘扬州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刘扬州有高祖之风!”
仅仅一句话,却让徐晃陷入沉默。
鲁肃也不急着催促。
他知道如徐晃这样的人,主见必然极强。
若是继续盛情相邀,恐怕反而会适得其反。
往河北购粮的过程还算顺利。
河内太守张扬之前在河东时就援助过天子,此次听说鲁肃代朝廷前来购粮,果断拿出粮食卖给朝廷。
不过陈留方向却出了一些问题。
曹操刚刚重新平定兖州,对钱粮一类的物资管控的十分严格,当地郡守县令根本不敢将粮草卖予鲁肃。
鲁肃一念至此,想到自己还有代刘邈拜访曹操的任务,干脆主动前往颍川,与曹操见礼。
路上鲁肃也听到了许多关于自己与刘邈的声音。
无论是刘邈献上万金的豪气还是鲁肃斥责杨奉与韩暹的都是难得的新鲜事,以雒阳为中心快速辐射到整个北方。
刘邈在北方的名声,也终于不是之前邺城官吏口中的“无名之辈”,而是以“忠义”、“皇叔”迅速闻名!
以至于在鲁肃抵达颍川的许县时,竟然在十里之外就有曹操麾下的官吏迎接——
“颍川荀彧,荀文若。”
荀彧面容温润如玉,既含文士的儒雅从容,又藏谋臣的锐利明澈,一袭素色汉官袍服端方如仪,举手投足间自有汉家风骨。
鲁肃与其寒暄,只见荀彧颦笑皆合王道,进退俱显乾坤,顿时以为名士何颙当年对荀彧“王佐之才”的评价所言不虚!
“此次一奉主公命令前来拜访兖州牧,二奉天子之命前来购买粮食,救济百姓。”
荀彧不知为何,对鲁肃态度极为热切,听到鲁肃的请求后都是应允。
“州牧就在城中等候,至于粮草之事我早有耳闻……既然是救济百姓之用,哪里能收取子敬的钱财吗?五万斛粮草已经尽数备好,子敬只需运往雒阳即可!”
听到荀彧的话后,鲁肃亦是欣喜。
“难怪主公在江东时就常提及州牧与文若的名字,如今看来,二位果真都是大汉肱骨!”
荀彧惊叹道:“刘扬州竟然知道我荀彧的名声吗?”
“文若之名,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鲁肃和荀彧此时已经踱步到厅堂之内。
“当时张邈、陈宫迎吕布进入兖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