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不待见 (3/4)
nbsp; 这样的质问让严白虎不满:“我将女儿嫁给谁,难道还需要得到郡守的应准吗?”
“既然郡守这样操心小女的婚事,那之前与吴郡张氏之间发生争端的时候,怎么不见郡守前往张氏那里替我说情呢?”
许贡使者暴跳如雷:“这能是一回事吗?”
“如何不是一回事?”
严白虎看到这使者也厌烦,岂料这使者也是个口无遮拦的主——
“吴郡张氏不愿意迎娶豪帅的女儿,是因为门第之间有着差别,这哪里是我家郡守能够解决的呢?可如今刘邈与豪帅联姻,却是为了分化你我两家啊!”
严白虎听许贡使者一口一个“门第”,顿时也恼了!
“门第?若许贡他真的有心,以郡守之尊出面,难道那吴郡张氏还会拒绝不成?恐怕不光是在那吴郡张氏心中看不起我等的出身,便是在你家郡守面前,也一样以为我等是低贱之人吧?”
严白虎不由分说,直接令人将许贡使者给驱赶出去,同时也终于做好决定。
让严舆将自己女儿严氏以及一些家眷护送至金陵,全当是给刘邈递上投名状,他自己则是据守乌程县,不再理睬许贡!
鲁肃此时也终于抵达余杭,前往拜访许昭与盛宪。
等到了许昭居住的地方,鲁肃这才知晓许昭为何有能力庇护被许贡迫害的盛宪。
北方边境的一些豪族为了防范鲜卑、羌等异族的侵犯,常常修筑坞堡,以作抵御之用。
这个习俗后来传入中原,恰逢王莽乱政,一夜之间多出了无数坞堡在中原大地拔地而起,成为了各地豪族的庇护之所。
虽然光武皇帝刘秀下令摧毁坞堡,但禁之不能绝。
而随着黄巾之乱的爆发,坞堡的建造也是愈演愈烈,成为风俗。
江东当地的豪族因为山越逐渐猖獗,也开始有了修缮坞堡的习惯,并且因为江东多是山地,便在山间开垦田地,以作“田庄”。
鲁肃此时来的的地方,就是这样一座田庄。
其形势险峻,若非有千人大军,恐怕极难攻克!
难怪许贡不愿意来这里追逐盛宪,看来除了顾忌许昭的名声外,多半也有此地太过易守难攻的嫌疑,所以才放任盛宪在此。
鲁肃来到许昭处本欲拜访,却被告知许昭并不在家中。
“无事,可以等候。”
鲁肃一连住了三天,还是不见许昭和盛宪的踪迹,就知道许昭和盛宪多半是不待见自己……或者准确的说,是不待见刘邈。
随着刘邈占据丹阳全境,其施行的三长制和均田制也自然而然也早已流传出去。
见微知著,从政令,往往就能知道主政官员的政治抱负和意向。
刘邈的三长制度和均田制度,毫无疑问是想要抑制豪强,阻止兼并土地。
而许昭既然拥有这样的田庄,显然也是豪族出身。
不是所有豪族世家出身之人,都能和顾雍一样,在受到蔡邕那样的大儒教导后,可以将国家和道义凌驾于家族财产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