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进修(二) (2/6)
p; 李辛怡很快回复:“好,我等你。咖啡厅今天提前打烊,我烤了你爱吃的蔓越莓饼干,还泡了陈皮普洱,解解旅途的乏。”
火车一路向南,赵尹辰看着窗外的风景,手里摩挲着那本相册。翻到去北京前在火车站的合影,照片里李辛怡红着眼圈却拼命笑,配的字是“他说要去学真本事,我等他回来”。他掏出手机,翻出存了半年的一张照片——上周去医院附近的玉兰花丛拍的,粉白的花瓣落了一地,他当时就想,辛怡肯定喜欢这颜色。
下午四点,火车准时到站。赵尹辰提着行李箱,快步走出车站,打车直奔咖啡厅。离咖啡厅还有几百米时,他就看到李辛怡站在门口,穿着他最喜欢的浅蓝色连衣裙,头发扎成了马尾,手里还拿着个保温杯,跟第一次见面时一样好看。
他快步走过去,李辛怡也看到了他,眼睛一下子亮了,快步跑过来,扑进他怀里:“你终于回来了!”
赵尹辰紧紧抱着她,感受着她的体温,心里满是踏实。他轻轻推开她,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密封袋:“给你带的,玉兰花标本,上周特意去摘的,还带着香味呢。”
李辛怡惊喜地接过来,指尖拂过压得平整的花瓣:“我前几天还跟任姐说,北京的玉兰肯定开得特别好。”她拉着他往咖啡厅走,“快进来,我给你煮了酸梅汤,冰镇的!”
推开门,任晓芹正坐在靠窗的位置翻账本,抬头看见他们,笑着招手:“可算回来了!赵医生,你是不知道,辛怡这半年多惦记你,每天都问我北京天气怎么样,怕你穿少了冻着。”
“任姐!”李辛怡脸红着嗔怪,转身去柜台拿杯子,“我去倒酸梅汤。”
赵尹辰在桌边坐下,看着李辛怡的背影,突然想起张教授临走时说的话:“技术是给患者的,牵挂是给家人的,别把顺序弄反了。”他从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对了,我整理了些冠心病的日常护理知识,还有几个适合在家做的康复动作,你帮我看看,能不能打印出来贴在咖啡厅墙上?好多老顾客不是有高血压吗,说不定用得上。”
李辛怡端着杯子回来,接过笔记本翻了两页,眼睛亮晶晶的:“这个好!我明天就去打印,再配点插画,肯定有人看。”她突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个U盘,“对了,你之前说想收集基层患者的用药反馈,我这半年跟常来的叔叔阿姨打听了不少,都记在里面了,你看看能用不。”
赵尹辰接过U盘,心里一暖。他知道,这半年她从来不是只在等,还在默默帮他做着他在意的事。
任晓芹识趣地收拾东西:“你们慢慢聊,我先回去给老伴做饭。赵医生,晚上就在这儿吃饭,我让老伴多买条鱼。”
夕阳透过玻璃窗斜斜照进来,落在桌上的酸梅汤杯上,映出细碎的光。李辛怡剥了颗糖递给他:“你尝尝,新上的陈皮糖,跟你带的普洱很配。”
赵尹辰含着糖,看着她低头翻看玉兰标本的认真模样,突然觉得,这半年的奔波与牵挂都有了归宿。他轻声说:“下周开始,我每周三下午休息,到时候来帮你看店。”
李辛怡抬头笑:“好啊,那我教你做手冲咖啡。”
赵尹辰回来后的第一周,生活就像被按下了快进键。医院里积压的病例需要梳理,新的诊疗方案要和同事们磨合,每天下班时天都擦黑了。可不管多晚,他总会先绕到咖啡厅,哪怕只是站在门口看一眼亮着的灯,心里也踏实。
李辛怡知道他忙,从不说什么,只是每天在他白大褂口袋里塞一张便签。有时是“记得喝早上的豆浆”,有时画个歪歪扭扭的笑脸,昨天还写着“3床的张大爷说想你了”。赵尹辰把这些便签都夹在病例本里,查房累了翻到,嘴角总会不自觉地上扬。
周三下午第一次休息,赵尹辰特意提前半小时到了咖啡厅。李辛怡正在柜台后煮咖啡,阳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