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国际红 (5/8)
nbsp; 电影推向市场,就是运营产品的逻辑。
怎么让它卖得好,是最核心的思维,这个时候,口碑好不是它的护身符,而是它的广告语。
陆严河的建议被符恺听进去了。
符恺很认真地去跟发行公司的人沟通这种模式。
点映是每一部电影都会做的。
但是,用长达两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做有组织的点映,那是一件耗时耗力却不见得有成效的事情。
因为它没有变成一个行业惯例。没有形成行业惯例的东西,就意味着沟通成本、协调成本以及运行成本的成本叠加。
然而,发行公司的人在认真研究了一番后,跟符恺的反馈却是,他们认为《荣耀之路》适合做这样的尝试。
尤其是在美国绿谷电影公司的施密特·劳利正式向《荣耀之路》片方提出想要购买欧美地区的发行权,并为《荣耀之路》安排去冲刺今年的北美颁奖季后,国内发行公司坚定了要做这样尝试的想法。
“如果《荣耀之路》真能在北美颁奖季冲出一点声量来,《荣耀之路》的点映场次,完全可以结合北美颁奖季的节奏去安排。”发行公司说。
他们在陆严河的想法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
九月开始在国内做极小规模的点映。
等到十月份,北美颁奖季开始前哨奖项的提名公布和颁发,如果《荣耀之路》真能获得一两个提名,那就继续特别点映,去蹭北美颁奖季的影响力和宣传热度,如果《荣耀之路》冲不出个什么水花来,那就从十月份国庆档结束以后开始全国上映,靠十月底、十一月的国内电影奖项来冲刺票房。
“既然这是一部获奖片,就别让奖项只干增光添彩的事了,也让那些奖项的影响力,给电影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票房吧。”发行公司的人是这么说的。
-
“一百五十万美元,买断欧美发行权。”
这是施密特·劳利提出的条件。
因为符恺在这方面真的没有经验,而他制片公司的人更是没有国际交易的经验,最后还是陆严河和商永周在帮符恺出主意。
陆严河摇头。
符恺说:“不同意吗?这个价格,好像已经不低了啊。”
确实,换算成人民币,也是将近一千万了。
都几乎可以覆盖《荣耀之路》的制作成本了。
陆严河说:“买断,意味着这部片子以后在欧美的任何版权收益,都跟你无关了。他们无论是院线上映,还是网络版权,或者是DVD等一些家庭娱乐的版权收入,零零总总加起来,绝对不仅仅这个数字。别的不说,我们这部电影,HP来买我们中国大陆以外的全球流媒体版权,都不仅是这个数字。”
这不是什么真的没有卖点的小片子。
陆严河和商永周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在欧美电影市场都不仅仅只值这么点数字。更不用说,它还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拿到了如此高的媒体评价。
“一百五十万美元,如果只做北美地区的买断,我还相对能接受一点,但加上欧洲?他这是低估了这样一部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取得如此关注和口碑的电影,在欧洲市场能卖出怎么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