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陆严河的态度(八千字更新) (3/8)
r /> “现在《六人行》热播,你的身价水涨船高,可是几乎没有哪一家愿意给出这样的条件。”陈梓妍说,“林总这个提议,确实是最优厚的——其实,我都有些疑惑,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么优厚的条件。”
陆严河摇头。
陈梓妍都想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更想不明白了。
-
《六人行》播到第七集的时候,收视率高峰值突破了3%,引起了业内一阵剧烈的讨论。
随着这部情景喜剧的热播,而且势头是越来越热,业内对这部剧的讨论和关注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哪怕是春晚和过年也没有影响到它的收视率。
它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近几年的一个高度。
京台为《六人行》这份出色的成绩感到兴奋,但也开始发愁,等《六人行》第八集播完以后,有哪部剧可以接档,撑起京台的收视大盘。
其他电视台这一刻松了口气。
前者在后悔,为什么《六人行》只拍了八集。
后者在庆幸,幸好《六人行》只拍了八集。
几位主演的热度延续了两个月,那种刚一炮而红的新鲜感过去了不少,但仍然还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关于他们的八卦,在各个网络论坛、贴吧乃至于营销号的评论区出没。
抛开八卦,这部剧给行业内带来了不小的刺激。
一个只有八集的情景喜剧,一周只播一集的周播模式,电视台独播对收视率的帮助,《六人行》几个演员的飞升,这些都让向来偏爱三四十集这种大体量、大场面大制作的超级大剧的平台,开始思索复制《六人行》的可能性。
主要是一部情景喜剧的制作成本真的太低了——跟那些动辄几个亿的大项目比起来,《六人行》总共不超过四千万的制作成本,完全是一个以小博大的经典案例。
想要复制成功,就要研究其成功的原因。
分析来,分析去,从市场,从宣传策略,从排播方式,从内容制作……最后越研究,越讨论,越意识到,这部剧的成功,无论从哪个方面去分析,似乎都跟陆严河这个人脱不开关系。
一个在播出前都被电视台给放弃了宣传的戏,如果不是靠着关于陆严河的那几个话题营销和宣传让宣传起死回生,如果不是陆严河主演,作为六个主演中唯一的一线明星担起首集的收视,如果不是陆严河写出了一个出色的剧本,让每一集的人物、剧情都能形成几个在网络上被广泛讨论的话题,这部剧也不可能这么红。
它可能直接在首播当晚就扑了。
这个结论让大家都一时难以接受。
明星对于一部电视剧的影响有多重要,大家都是知道的,这一点在业内也有共识。
但是,要说哪个明星对于一个项目达到了不可缺少的地步,几乎是不存在的。
因为总有替代品。
再顶级、再红的明星,也是可以被替换的,顶多是播出的效果稍微差一点,不至于完全垮掉。
但是在《六人行》这部大爆的情景喜剧身上,他们却看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