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71章 东西方文化差异及相互交流 (2/7)

庙等非凡建筑,高高耸立在茫茫无际的荒漠中(根据科学测定这些伟大建筑在距今3.5万年之前已经耸立在那些地方),他们感受着多么巨大心灵震撼,感受着多少困惑、惊恐和敬畏!这些心灵震撼,促使西方人深信天外有天,人外有神,深信神灵造化和控制着这个世界,深信祖辈流传下来的关于大洪水(因冰河期解冻,海平面上升引发)、大逃亡等灾难故事的真实性,并深信一切自然灾害都是神对人类惩罚。同时,远古人类相信神灵造化人类和世界的古来传说和神秘思想,都为西方宗教及神权体系的建立奠定了顽固不化的思想基础。

    在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古人类经过上万年生活及文明发展之后,该地区在原始萨满教及远古思想基础上形成本地特色的思想及文化,这些思想及文化成为西方的宗教和神权制度的理论基础,从此诞生了中东及地中海地区的特色宗教和神权制度,随后诞生了古埃及、古希腊(现代考古学家认为古希腊文明存在造假和虚夸嫌疑,现代考古学家发现古希腊的神庙建筑是在奥斯曼帝国的教堂的基础上改建的,古希腊的雕像如维纳斯女神像、大卫掷铁饼像等都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作品,它们不是古希腊人的作品)、古罗马等地中海早期文明国家。

    原始萨满教和远古人类的思想是西方思想及宗教的基础,古埃及人将萨满教“骷髅寄灵”的灵魂观发挥到极致,他们将尸体制作成木乃伊,他们的目的是不仅要保留死者骸骨,而且还要保留死者的血肉,他们认为这样做能使亡灵更加完美。但是木乃伊葬法非常消耗财力,因此西方社会很快回归土葬和二次葬,目前在中东和欧洲的古老山洞和地道里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堆砌整齐的人类骸骨,这些都是萨满教二次葬的遗迹。

    为了振兴国家经济,繁荣社会文化,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在伊朗兴起,该教彻底否定了萨满教“骷髅寄灵”的宗教理论,该教认为灵魂的本质是精神而非物质,灵魂不依赖物质而存在,该教反对土葬,提倡销毁尸体,采用火葬、天葬和水葬等。取消禁欲和苦行,鼓励生育,发展人口和物质生产,完善社会制度,繁荣社会经济,这些革命性的宗教及社会改革,有利于节省国家及民间财力,保证土地的合理使用,保证人口发展,以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社会服务等经济产业发展,因此该教为伊朗称霸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奠定思想及物质基础,同时由于该教强大的精神力量,该教得到了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人民的广泛接受,在唐代、宋代和明代等拜火教都深刻地中国社会,北宋时期方腊农民起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革命思想及起义部队都与拜火教有关。

    拜火教产生之后,为了抵御西方思想及宗教入侵,南亚次大陆产生了耆那教和佛教,佛教淡化神的概念,佛教专论灵魂的修炼和升华,阐明灵魂修养与灵魂归宿的关系;随后,中东产生了犹太教,该教提倡一神论,宣扬“神选民族血统专利论”,禁止信徒崇拜其他神灵,禁止异族和血统不纯净者入教,以此抵抗其他宗教思想入侵。该教在筛选和集成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古老宗教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东地区的历史传说,形成了该教的宗教思想和教义,因此该教已经推出面试,变得到中东和地中海地区人民的广泛认同。

    但是,该教的“神选民族血统专利论”等规定,限制了很多宗教信徒入教,为了满足中东各民族对该教信仰和入教,一位圣人在该教的基础上创立的基督教。随后,阿拉伯人在基督教的基础上,创立了伊斯兰教。至此,世界宗教格局基本形成。

    西方人与东方人的区别之一是,西方人将最好东西献给神,西方人更愿意为来生而死;东方人将最好东西献给自己和亲人,东方人更愿意为今生梦想而亡。因此,西方人喜欢用昂贵的石料、宝石等建造神庙和皇宫,因此恭维和荣耀神权与王权;东方人认为石头只能用来建造坟墓,活人居所只能木料建造,建筑不求华丽堂皇,只求能遮风挡雨,因此东方的建筑的所用材料大多就地取材,多用木材和烧制砖瓦,建筑风格朴素而实用,东方人的建筑理念,降低了建筑成本,提高了建筑效率。

    在日常生活上,东方人注重美食和养生,西方人认为食物只有一个功能——填饱肚子,防止饥饿,西方人不希望长寿,他们只希望早死升入天堂;在对待工作和财富方面,东方人工作刻苦勤奋,喜欢储备财物,照顾家庭,西方人祷告和侍奉神,漠视家庭和他人,将来日升天作为今生唯一要务。东方人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在人文思想的基础上,西方人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在神法思想的基础上,因此导致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差异、隔阂和冲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金瞳神鉴 一夜荒唐,权爷对她上了瘾 桃园村医的快乐生活 嫡妹重生抢夫君?侯门主母乐疯了 快穿,大魔头她又美又飒 被女帝和离后,我获得亿万倍离婚补偿 高武捕途 都市重生逆袭记 每月纹银八十万两,我养太子做外室 开局复仇全宗门,靠着双修无敌
相关推荐:
一夜荒唐,权爷对她上了瘾 嫡妹重生抢夫君?侯门主母乐疯了 都市重生逆袭记 每月纹银八十万两,我养太子做外室 开局复仇全宗门,靠着双修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