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2章南北初芒(上) (3/5)
p; 莫老憨脸色一白,连忙起身,下意识地把阿贝挡在身后:“王……王老大,您这话说的,就是孩子们瞎鼓捣点东西,贴补家用,哪敢抢您的生意……”
“贴补家用?”王老大冷哼一声,“你们把杂鱼都收去做酱了,我那边的鱼饲料货源就不够了!这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懂不懂?”
他身后的两个儿子往前一站,气势汹汹。
阿贝的心怦怦直跳,但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从父亲身后走出来,仰头看着王老大,声音清脆却不怯懦:“王伯伯,咱们村每天打上来的杂鱼那么多,您以前也只收一小部分,大部分不还是烂掉或者喂了自家的鸡鸭?我们只是把那些原本要浪费掉的东西利用起来,怎么算是断您财路呢?况且,我们做酱卖的钱,也比直接卖杂鱼给您要多一点,村里好几户人家都因此多了收入,这是好事呀。”
王老大被一个黄毛丫头说得一愣,随即恼羞成怒:“牙尖嘴利!我说断了就是断了!从明天起,不准你们再收杂鱼!否则……”他威胁地拍了拍旁边的桌子,震得碗筷乱响。
莫老憨吓得连连作揖:“使不得,使不得啊王老大……”
阿贝看着父亲卑微的样子,心里一阵酸楚,但更多的是不服。她知道,硬碰硬肯定不行。她脑筋飞快转动,忽然想到堂哥提起过,王老大虽然霸道,但最怕他在镇上当税吏的小舅子。
她深吸一口气,语气放缓了些:“王伯伯,您先别生气。其实我们做这个酱,也是碰巧。前两天我堂哥去镇上送鱼,还遇见了您那位在衙门当差的连襟(指王老大小舅子),他尝了我们的酱,还说味道独特,问是哪来的呢。要是他知道这酱是咱们莫家村特产,说不定还能帮咱们宣扬宣扬,对村里也是件有面子的事,您说是不是?”
阿贝这话半真半假,她堂哥确实去过镇上,但遇没遇到税吏,税吏说没说话,就只有天知道了。但她精准地戳中了王老大的软肋。
王老大脸色变了几变。他小舅子确实好一口鲜,而且最看重“政绩”,如果这酱真能成了莫家村的“特产”,上面老爷们一高兴,说不定还真能算他姐夫一份“引导有功”?他狐疑地打量着阿贝,这小丫头片子,说话条理清晰,还会借势?
“哼,少拿话唬我!”王老大语气虽然还硬,但气势已然弱了几分,“你们搞这些东西,乱了村里的规矩!”
阿贝趁热打铁:“王伯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您看这样行不行?以后我们收杂鱼,优先按您之前的价格从您这里过一道手,就当是您批给我们的。这样您既赚了差价,我们也有了稳定的原料。咱们互利互惠,总好过争来争去,让外人看了笑话。”
这番话,既给了王老大人情和实惠,全了他的面子,又解决了原料来源问题,还避免了直接冲突。
王老大眯着眼琢磨了半天。按阿贝的说法,他平白多一笔收入,还不费力气,似乎……也不亏?他哼了一声:“小丫头倒会说话!既然你这么说了,我王老大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就按你说的办!不过,价格得再议!”
一番讨价还价后,王老大终于带着儿子们走了。莫老憨瘫坐在凳子上,抹了一把冷汗:“吓死我了……阿贝,你胆子也太大了!”
阿贝也松了口气,后背惊出一身冷汗。但她知道,这一关,她们算是过去了。不仅化解了危机,还为“太湖三鲜酱”找到了一个看似霸道、实则稳定的供应商。这次经历,让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商业世界不仅有利润,还有无处不在的算计和风险。
场景二:沪上闸北,暗流涌动
莹莹巧妙化解咸鱼风波,赢得了邻里表面的尊重,但贫民窟的生活,从未真正平静。
几天后的下午,林氏咳得更厉害了,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