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4章喑巷微光,暮色如墨 (3/4)
句“赵坤那边盯得厉害”,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她刚刚升起的一丝暖意。危机并未远离,只是从明面上的狂风暴雨,转为了暗处的暗流涌动。她们母女,依旧是在刀尖上行走。
她的目光落在那个不起眼的竹篮上。掀开盖着的蓝布,里面的东西简单却实用:小半袋品相不错的白米,一小袋面粉,一块用油纸包着的咸肉,甚至还有一小包珍贵的白糖和几块柔软的细棉布。对于许久未尝过油腥和甜味的她们来说,这简直是奢华的馈赠。更重要的是,那几块细布,正好可以给莹莹做两身贴身的小衣,替换身上那件已经磨损得厉害的旧衣裳。
“娘,是白米饭吗?”莹莹凑过来,小鼻子轻轻抽动,眼睛盯着那袋白米,亮晶晶的。在过去,这是最寻常不过的食物,如今却成了渴望。
“是,还有肉。”林婉贞摸了摸女儿消瘦的脸颊,心酸不已。她将东西仔细收好,只留出一点点米和一小块咸肉,“莹莹饿了吧?娘这就去做饭。”
逼仄的屋子没有厨房,只在门外屋檐下用几块砖头搭了个简易的小灶。林婉贞熟练地生火,淘米,将咸肉切成薄片,和米一起煮成咸肉粥。炊烟升起,混合着米肉香气,在这充斥着霉味和污浊空气的巷道里,显得格外珍贵。
粥煮好了,林婉贞给莹莹盛了满满一碗,里面有不少肉片。莹莹捧着碗,小心翼翼地吹着气,吃得格外香甜。看着女儿满足的样子,林婉贞才端起自己那碗几乎只见米粒的清粥,慢慢喝起来。每一口温热下肚,都仿佛在给冰冷的身躯注入一丝力量。
夜深了,莹莹在吃饱后,很快依偎在母亲身边沉沉睡去,脸上似乎有了一丝久违的红润。林婉贞却毫无睡意。她借着油灯的光,拿起针线和齐家送来的细布,开始为莹莹缝制新衣。针脚细密均匀,是她多年练就的功底。在这寂静的夜里,只有穿针引线的细微声响,和她脑海中纷乱的思绪。
齐家的帮助,是恩情,也是压力。她不能永远依赖别人的接济。周管家说“每隔一段时间”会来,但这“一段时间”是多久?下一次还能顺利送来吗?赵坤的监视如同悬顶之剑,万一连累了齐家……她不敢深想。
必须想办法自立。缝补的活计收入微薄且不稳定,或许……她看向自己即使粗糙了些却依旧灵巧的手指。或许,可以尝试接一些更精细的绣活?虽然贫民区无人需要,但若能将绣品送到稍远些、体面些的店铺去,或许能换得多一些钱银。只是,如何避开可能的耳目,安全地将绣品送出去售卖,又是一个难题。
还有莹莹的教育。孩子已经五岁,正是开蒙的年纪。昔日家中早已请了西席,如今却连一本像样的启蒙读物都没有。教会学校或许是个出路,听说有些教会学校会招收贫苦孩子,甚至减免费用。但她们身份敏感,入学是否需要担保?是否会暴露行踪?
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现实的重压几乎让她喘不过气。但每当视线落到女儿恬静的睡颜上,林婉贞的目光便会重新变得坚定。无论如何,路总要一步步走下去。
接下来的几日,林婉贞除了继续接些缝补活计,便开始利用夜晚时间,用齐家送来的细布和之前攒下的一点彩色丝线,精心绣制一些帕子、香囊之类的小物件。她的绣工极佳,图案清雅,虽无繁复点缀,却自有一股灵动气韵。她打算等积攒了几件,便冒险去隔了几条街、相对繁华些的一个小市集试试看。
莹莹似乎也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虽然偶尔还会问起爹爹和妹妹,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林婉贞教她认几个简单的字,用木炭在旧报纸上写画,倒也成了清苦生活中的一点乐趣。
这日午后,林婉贞正在门口就着天光缝补一件衣服,莹莹在旁边安静地看着。忽然,巷口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不同于平日里邻居们粗重的走动。
林婉贞警觉地抬起头,手下意识地将莹莹往身后护了护。
只见一个穿着干净棉袍、戴着瓜皮小帽的半大男孩,有些局促地站在巷口,探头探脑地向里张望,手里似乎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