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9章薪火 (1/4)
日子在清贫与坚韧中,如水般流过。转眼间,莹莹已在教会学校读了一年书。
这所名为“圣心”的女子小学,坐落在棚户区边缘,是一座略显陈旧的西式建筑,带着尖顶的钟楼。学费低廉,学生多是附近普通人家的女孩,甚至还有一些家境更困难的,靠着教会资助才能入学。
清晨,莹莹背上母亲用旧蓝布亲手缝制的书包,里面整齐地放着书本和用旧报纸包好的午饭——通常是两个粗面馒头或一小盒隔夜米饭,配上几根咸菜。她穿着洗得发白但干干净净的旧棉袍,脚步轻快地走在通往学校的石板路上。
学校的先生是一位姓李的女教员,约莫三十岁年纪,戴着圆框眼镜,梳着一丝不苟的发髻,神色总是严肃的。但她授课极为认真,对待学生也还算公正,并不因家境差异而区别对待。
“莫莹莹,你来背诵一下上节课教的《女诫》选段。”李先生的目光落在教室中间那个总是坐得笔直的女孩身上。
莹莹应声站起,略微清了清嗓子,声音清晰而平稳地开始背诵:“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
她的声音不大,却字正腔圆,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磕绊。背诵完毕,她安静地站在那里,等待着先生的点评。
李先生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和赞许。《女诫》内容古板拗口,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并不容易记忆和理解,更何况莫莹莹的家境……她本以为这女孩会有些吃力。
“很好。”李先生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些,“不仅背得熟,字音也准。坐下吧。”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这些是古人的道理,你们听听便好,如今时代不同了,女子也当自强,多学些实用的本事。”
“是,先生。”莹莹恭敬地应下,这才坐下。她心里记着母亲和阿娘的话,既要学规矩,明事理,也不能被旧道理束缚住手脚。
下课休息时,女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小小的院子里玩耍。几个穿着稍好些、家里开着杂货铺或在小衙门当差的女孩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新买的头花,或者家里带来的精巧零食。她们偶尔会用好奇或略带优越感的眼光瞟一眼独自坐在石阶上看书的莹莹,却并没有人上前欺负她——这个沉默的女孩身上,有种让人不敢轻易冒犯的沉静气质。
莹莹并不觉得孤单。她享受着这难得的安宁,摊开那本《新式国文》,继续默读着上面的篇章。书里的世界广阔而新奇,有壮丽的山河,有有趣的故事,还有关于“平等”、“自由”的新思想,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她。齐哥哥给的这本书,像是一扇窗,让她看到了陋巷之外的天地。
“喂,你看的是什么书?”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莹莹抬起头,看到一个面黄肌瘦、穿着打满补丁单衣的女孩站在旁边,正好奇地看着她手中的书。这女孩叫小娟,家里是拉黄包车的,学费全靠教会减免。
“是《新式国文》。”莹莹往旁边挪了挪,让出一点位置,“你要一起看吗?”
小娟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她认得一些字,但不多,莹莹便耐心地指着字教她认,偶尔解释一下句子的意思。两个女孩头挨着头,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阳光洒在她们身上,暖洋洋的。
这一幕,被站在二楼走廊的李先生看在眼里。她扶了扶眼镜,心中暗自点头。这个莫莹莹,不简单。身处困境而不自弃,待人平和而无谄媚,是个有韧性的孩子。
放学铃声响起,女孩们如同归巢的雀儿,欢快地涌出校门。
莹莹和小娟道别,独自一人往回走。路过巷口的杂货铺时,她停下脚步,从书包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