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原来我是这么想的! (2/3)
实上,他也确实没在“玩游戏”。
和普通的游戏杂志不同,《游戏前沿》作为一家偏向业内分析的杂志,高田幸夫的工作更多的其实是解构。
他要告诉读者的,不是“这游戏好不好玩”,而是“开发商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他们做得怎么样”
这是《游戏前沿》这本杂志,从红白机时代,一直能够活到现在的原因。
虽然现在的销量大不如前。
可还是有一批核心粉丝,能保证杂志的正常运营,而且虽然卖得不多,可杂志的影响力还在,网上也有不少知名的游戏业内人士会应用杂志的论调。
甚至,在华夏还有人搬运这些评论。
某种程度上,《游戏前沿》这本杂志能活到现在,其核心和楚晨的直播很像,都是属于“庖丁解牛”
玩家想看的,就是庖丁解牛的这个过程。
目标诉求不同,玩游戏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样,相比起佐藤健司那种一头扎进去的纯粹玩家心态。
高田幸夫进入游戏房间后,眉头却是轻轻皱了起来,鼠标指针在各个英灵头像上缓缓滑过,大脑开始飞速运转,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是自选角色,而不是随机分配?”
这个问题听起来好像很傻。
可却是触及了游戏底层逻辑的问题。
在传统的“狼人杀”类游戏里,玩家扮演的角色是完全随机的,以确保绝对的公平和信息不对称。
可在这个模式中,游戏却允许自由选择扮演的英灵,虽然可以选择的英灵一共只有12个,但这个做法确实不太寻常。
如果从最浅显的一层开始分析,让玩家自由选择英灵的首要目的,肯定是商业考量。
《FGO》作为一款以角色为核心卖点的游戏,让玩家自选角色,意味着每个英灵都可能成为玩家的“常用英雄”。
有了常用,就有了归属感;有了归属感,消费的欲望便会随之而来。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星辰一定会为这些英灵推出各种各样的皮肤、饰品、甚至是专属的击退动画。
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卖皮肤,那未免也太小看星辰了。
特别是高田幸夫刚才也玩了新手教学关卡,他大体上能判断出这个模式是有趣的,基于这个推论。
写文章落笔的时候,这篇“解刨”文章就要偏向“吹”的部分。
如此一来,仅仅卖皮肤这个解构,很明显抓不到噱头,也不够有流量。
所以很快,高田幸夫开始拿着锤子找钉子。
“原来如此..角色,并不等同于身份。”
他点开了游戏内置的规则说明,目光锁定在“阵营分配”那一栏。
【阵营分配:游戏开始时,系统将为每位参与者随机分配‘英灵’、‘伪从者’、‘幸存’、‘恶灵’。您所选择的从者,仅作为您在本局游戏中的化身。】
这句话,才是整个设计的核心。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