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公开课 (3/4)
多久?”
“今天加班的话,明天不,后天应该就可以,这主要是美术层面的东西,现目前结合刚才我们讨论的东西。”
“接下来我们会进行风景化处理,玩家跳的越远风景会进行变化,设置特殊方块,增加玩家跳跃方块之后的反馈.”
“好,就这个方案,两天的时间估计不够,四天后我们再过最后一轮,之后就准备上线.”
楚晨拍板很干脆。
“明白!”
海猫虽然是旁听,但他的三观却在不断地被刷新,他对效率这两个字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对于楚晨的决策过程,他只有一个感想.
这节奏也太快了!!
问题一个接一个被抛出,然后迅速地讨论出方向,分配任务。
楚晨就像一个冷静的外科医生,精准地剖开问题的表象,直抵核心,然后用最简洁有效的指令缝合伤口。
他没有长篇大论,更多的是提问、倾听,然后在关键节点上给出判断和方向,海猫坐在角落,从最开始的旁观,到后来的专注,再到现在的震撼。
就像刚才谈到的“跳一跳”
这个游戏一看就懂,就是一个小游戏。
但这个小游戏遇到的决策“难点”实在是太典型了。
当数据提示,游戏对玩家长线吸引力不够的情况下。
你是要把产能放到皮肤?还是更多的玩法?亦或者是强化核心玩法?
这就是现实中开发游戏会面临的问题。
头脑风暴可以提出很多“好像都是正确”的答案。
怎么样选出其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就变成了一个难题。
而且这个难题,对于身处迷雾中的“当事人”而言,往往更困难。
即便是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当事人”也有可能会犯迷糊。
就好像前世有一款二次元游戏,名叫《开放空间》,其游戏本身无论是人设,箱庭,画风,美术。
很明显都是走的休闲游戏风格,开服后女性玩家人数超过50%,但这款游戏在开服时候的核心玩法,居然是角色数值养成..
于是乎,冲着休闲玩法来的,玩不到休闲模拟经营的内容。
冲着角色养成来的,你这游戏的美术,战斗,反馈,养成机制又拉跨的不行。
这其实就是在开发过程中,决策失能的表现,前世的《开放空间》是开服流水快速流失之后,从市场反馈才最终得到了一个“1+1=2”的答案。
才开始发布公告,说要进行全面整改。
可很明显,为了这个答案,决策者付出了很沉重的代价。
一个游戏制作人能否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能不能做决策者,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这一点,海猫是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受到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