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特斯拉的预言 (3/6)
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客观限制。但隐藏在历史表象之下的真实情况,远比这些……更为复杂,也更为黑暗。”
全息影像迅速切换,显示出几份经过数字化增强、但依旧显得模糊不清的档案照片、加密通讯记录的片段以及资金流向的复杂图表。其中一份文件角落处,一个极其隐晦、经过艺术化处理的印章,让特蕾莎修女的机械义眼瞳孔瞬间收缩至针尖大小——那是“守望者”组织内部使用的、高度简化的标识之一:一个抽象化的、仿佛由光线与阴影共同构成的、充满了无孔不入的监视感的“全视之眼”图案。
“‘守望者’……他们介入了。”AI的声音依旧保持着叙述性的平稳,但所揭示的内容却足以让任何知晓其含义的人惊心动魄。“他们绝对不能允许特斯拉的计划获得成功。一个能够实现自我隐藏、脱离监控的文明,将意味着彻底摆脱‘文明过滤器’的自动监测与评估体系,同时也意味着,彻底脱离了‘守望者’组织数千年来,基于那些破碎预言和复杂计算模型所建立起来的、对文明发展轨迹的‘引导’与控制。他们无法公开地、直接地阻止特斯拉,因为他的理论体系在当时过于超前,许多概念超越了普通人的理解范畴,公开对抗不仅效率低下,反而极易暴露他们自身在幕后存在的痕迹。”
影像中,开始浮现出几个身影模糊、但衣着体面、气质不凡的人物轮廓。他们频繁出入于纽约的私人银行俱乐部、与掌握实权的政治家进行秘密会晤、向关键的学术评审委员会成员施加无形的影响力。还有一些经过处理的记录显示,特斯拉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实验站获得的部分关键实验数据,遭遇了数次“意外”的实验室火灾和难以追查的数据盗窃。
“他们采取了一种更为隐蔽、更为精巧,也更为有效的方式:知识污染。”AI抛出了一个让叶舟等人瞬间感到不寒而栗的全新概念。
全息影像中,开始出现几张精心伪造的、署名权威机构的研究报告封面,以及几篇发表在影响力有限的专业期刊上、但其内容却经过巧妙篡改的学术文章。这些被“污染”的知识,如同无色无味的剧毒,被“守望者”动用了其渗透在各大研究机构和信息网络中的庞大资源,巧妙地、不着痕迹地混入特斯拉在当时所能接触和参考的主流学术信息流之中。
“这些‘知识毒素’被设计得极其微小,其错误与诱导性深藏在复杂的数学推导和看似合理的物理假设之下,混杂在海量的、真实的科研信息之中,极难被常规的学术审查流程所甄别。”AI解释道,“它们的目的,并非直接否定特斯拉的核心理论,那样只会激起他的警惕与反抗。它们的真正作用,是极其 subtle 地、潜移默化地将特斯拉的研究方向,引导向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前景更加辉煌、技术路径似乎更具可行性,但实则存在根本性逻辑缺陷、永远无法达成最终目标的……‘死胡同’。”
“他们……用虚假的知识,为他铺设了一条通往悬崖的黄金之路……”叶舟感到一股混合着愤怒、悲哀与无力的情绪在胸中翻涌。一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将人类文明带向全新轨道、甚至可能拯救文明于未来水火的天才,竟然被这样一双无形的、充满算计的黑手,引向了注定失败的歧途。
“可以这样理解。”AI确认道,“他们刻意放大并强化了特斯拉理论体系中,对某些特定技术路径的固有执着——例如,过度依赖特定地质结构(如地球的谐振腔特性)作为全球能量传输的唯一基础,而 subtly 压制和干扰了他对电磁场与时空更深层本质、以及与意识可能存在的关联等更具颠覆性领域的探索。这种精密的误导,使得沃登克里弗塔的最终设计方案,在底层物理逻辑和工程实现上,被预设了一个连特斯拉本人当时都未能察觉的、致命的‘逻辑炸弹’。它注定无法达成最终的、完整的全球共振屏蔽目标,其最终形态,只会成为一个耗资巨大、能够产生壮观的人工闪电和局部能量效应,但核心防御功能完全缺失的……‘表演性装置’。”
影像展示了基于那些被“污染”后的数据和理论模型,所计算出的、沃登克里弗塔全力运行时可能产生的全球能量场分布模拟图。与特斯拉理想中那个完整、均匀、无缝的“隐形护盾”相比,这个模拟场显得千疮百孔,能量强度分布极不均匀,存在着大量明显的薄弱环节和“信息泄漏”通道,就像一张满是巨大孔洞的渔网,根本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