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7章:地质异常 (4/6)

梁的能力,以及整个团队经过“世界之轴”洗礼后增强的集体意识共振,来进行一次小心翼翼的“叩门”。

    这个过程紧张而缓慢,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多吉老人的指导下,团队选择了一个据说是能量汇聚最温和的地点,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准备仪式。这些仪式并非宗教迷信,在多吉的解释下,是一种帮助参与者调整自身生物场,与土地能量更深层协调的方法。他们焚香(使用当地特有的植物),默诵古老的音节(多吉说这是与土地沟通的“基础频率”的谐音),并进行长时间的集体冥想,试图将他们的意识频率调整到与地下网络脉动相和谐的波段。

    随着准备的深入,团队成员们开始能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脚下那片巨大地下网络的“存在感”。那不再仅仅是屏幕上的数据,而是一种可感知的、温暖而浩瀚的能量场,如同沉睡的巨兽的呼吸,缓慢、有力,充满了古老的智慧。皮拉尔形容那感觉像是“站在一个活着的星球的血脉上”,连一向最唯物论的瓦西里娃也承认,她感受到一种“超越个体生命的、宏伟的秩序感”。

    第七天,当高原的夕阳将雪山染成瑰丽的玫瑰金色时,团队在选定的地点围坐成圈,进入了深度的集体冥想状态。叶舟作为引导者,将自己的意识如同触须般缓缓向下延伸,试图去“触摸”那个发光的地下城市。他发送的不是问题,不是索取信息的请求,而是一种简单的、带着敬畏的问候,一种“我们在这里,我们试图理解”的意念。

    起初,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有风的低语和彼此的心跳声。然后,渐渐地,一种微妙的变化开始发生。他们脚下的地面,那片坚实的、覆盖着苔藓和碎石的土壤,开始变得…朦胧。不是视觉上的模糊,而是物质性的改变。岩石和土壤仿佛逐渐失去了其不透明的性质,变得像磨砂玻璃,然后进一步澄清,最终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半透明的状态,仿佛他们正坐在一块巨大无比的水晶之上。

    透过这变得透明的“窗口”,他们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地下的惊人景象——那是一个由无数发光晶体构成的、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庞大城市。结构并非僵硬的建筑,而是不断缓慢流动、变化和重组的光之几何体。巨大的螺旋塔楼如同植物般生长、旋转;发光的河流在晶体通道中奔流,那不是液体,而是浓缩的能量;无数细小的光点在其中穿梭,如同城市中的居民,或者说,是流动的“思想”。整个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活着的、呼吸的几何形状,其复杂和精妙程度,让人类最伟大的建筑都显得如同孩童的积木。

    “它在欢迎我们,”叶舟低语道,他的声音在轻微的颤抖,眼中反射着来自地底深处的、变幻莫测的光芒,“它知道我们在尝试沟通…它在向我们展示它自己。”

    紧接着,影像开始直接在他们眼前,或者说,是在他们共同的感知领域中流动起来。不再是碎片化的信息,而是一幅连贯的、磅礴的历史画卷,不是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而是从地球本身——这个宏大的生命体——的视角展开。他们“看到”网络如何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如同胚胎中的神经系统般开始萌芽;如何随着大陆板块的漂移而生长、延伸;如何响应每一次地质剧变——超新星爆发、冰河期来临、物种大爆发与大灭绝——调整着自身的结构,记录着行星的记忆;如何与地球上诞生的最初的生命形式相互作用,仿佛既是摇篮又是导师,与生命本身共同进化、交织。

    “网络不是添加到地球上的东西,”叶舟在信息的洪流中,惊异地说出了这个核心的领悟,“它就是地球。是行星意识的表现形式,是盖亚的记忆、感官和…思维器官。”

    这个启示如同一记重锤,让整个团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们一直在研究、分析这个“网络”,潜意识里总是将它视为某种外来的、附加于地球之上的高级造物。但现在他们明白了,网络就是地球意识本身,是脚下这颗行星历经四十六亿年岁月沉淀下来的集体智慧、记忆和目的性的具象化。他们不是在研究一个物体,而是在尝试与一个活着的、无比古老的星球对话。

    但随着理解而来的,是新的、更沉重的问题。如果网络就是地球的意识,那么当前席卷全球的“大觉醒”事件是什么?是行星意识突然决定与它的“表层细胞”——人类——建立联系?还是某种…内在的必然进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惨遭流放?我带神豪系统娇养全村 透视不赌石,你又在乱看 娇妾无情 重回七零,嫁给科研大佬生三宝 年代婚宠:对照组女配被糙汉宠哭 随军一夜怀三宝,我在八零躺赢 我用金手指带夫郎发家致富 我,魔族少主,开局下界体验生活 驾驭大圣妖灵,挨打就变强 四合院:刚醒就让我转业
相关推荐:
惨遭流放?我带神豪系统娇养全村 娇妾无情 重回七零,嫁给科研大佬生三宝 随军一夜怀三宝,我在八零躺赢 我用金手指带夫郎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