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断章 (2/4)
sp; 安国寺住持认定他今后必不凡,倾力传授,到了十五岁时,鉴贞已通读藏经,教无可教。
住持索性“赶”他下山,让他去某个偏僻,贫苦的山间小寺拜师。
“莫看那寺庙清苦,可寺中僧人乃为师平生所见,最惊艳之人,且他乃修行中人,有千般妙法,你可去求他收徒。”老住持私下叮嘱他。
十六岁的鉴贞对修行向往已久,闻言辞别安国寺,背着行囊,独自前往无名小寺。
不想抵达后,却惨遭拒绝。
鉴贞也不气馁,索性自顾自在山上住了下来。
自己搭建了个草屋,砍柴去山下售卖,赚来几个钱开垦田地种菜……俨然一副要打持久战的架势。
足足过了一年,那座清苦小寺内唯一的老和尚才被感动,将他收下,并惊讶发现,鉴贞竟有上佳根骨。
可惜,若鉴贞七八岁时踏入修行,前途不可限量,但已经晚了太多,终生成就只怕受限。
鉴贞本人却并不太在意,他对修行好奇居多,却并无走到多高的志向,又因幼年被父亲遗弃,母亲也早病亡的缘故,对感情看的极重。
因此,四年后,老和尚圆寂,他悲伤欲绝,足足七日茶饭不思,竟也没有饿死。
失去求生意志的鉴贞决定投湖,追随师父而去,却在冰冷湖水即将吞没他身体时,在水面上看到了母亲的样子。
后来也有说法,他看到的不是母亲,而是佛。
于是,鉴贞恍然大悟,感悟到生命之可贵,原地晋升入登堂境。
重新扬起斗志的他,决定继续求学,于是直奔南周京城,拜入护国寺,却因出身缘故,遭到排挤,被分配去管理菜园。
结果寺庙中许多弟子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都去向他请教,名气越来越大,终于惊动方丈住持,一番考校后,方丈惊为天人,收他做亲传弟子。
如此又过了三年。
鉴贞某次走夜路,望见枝头上乌鸦鸣叫,再次顿悟,入穿廊境。
彼时,他已经二十六岁。
鉴贞请辞,决定要云游各方。
方丈准许后,他开始了大江南北的游历,走遍了南周,也去了大胤,后来又乘船去了东陆,并在海外的东陆开宗立派,建立了“律法宗”。
他的修行境界也不知不觉,水涨船高。
终于在某一日观大日升起时,踏入炉火纯青之境,成为当世大宗师。
而后,年岁已然不小的鉴贞返回南周,回到了护国寺。
此时老方丈已经辞世,恰逢寺内纷争不休,鉴贞遂执掌护国寺,成为新一任住持至今。
李明夷对这位一代宗师的印象不多,因为十年后,鉴贞已很少露面,大多时候在禅房内修书。
也有一个说法,说鉴贞年轻时与人斗法,遭受过重创,就此埋下病根,哪怕修为通天后,也无法治愈。
并且随着日渐苍老,再也压不住旧疾,时常头痛欲裂。
因此才很少露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