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取名与坐忘 (3/5)
然。楼阁四周,回廊相连,廊下也密密匝匝地摆放着顶天立地的乌木书架,上面塞满了层层叠叠的线装书册、卷轴,甚至还有一些用兽皮包裹、不知材质的古老典籍。
许多书册的边角都磨损得厉害,泛着深褐或暗黄的光泽,空气中飘荡着细微的尘埃,在透过高大木窗射入的光柱中缓缓浮动。
钟馗被眼前这浩瀚的书海震慑住了。他出身寒微,何曾见过如此多的藏书?
“喏,这就是钟家的‘藏经阁’。”钟媚儿的声音在寂静的书阁里显得格外清晰,“外面那些摆给客人看的书房,不过是些经史子集的寻常本子。真正的好东西,都在这里。”她随意地走到一排书架前,指尖拂过那些书脊,“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医卜星相、上古轶闻、百家杂谈……当然,最多的还是这些。”
她的手指停在一本封面没有任何文字、只用朱砂画着扭曲符文的厚重典籍上,轻轻一抽。那书竟似有灵性般,发出一声细微的嗡鸣,书页边缘流淌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暗光。她说着,从旁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抽出两本封面崭新的书,随手丢给钟馗。
钟馗手忙脚乱地接住,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全是蝇头小楷抄录的符咒和道术修练之法。
“你体内那股子蛮横的先天之气,”钟媚儿转过身,琉璃色的眸子直视着他,仿佛能穿透皮囊,看到他经脉中奔腾咆哮的洪流,“像脱缰的野马。让它这么横冲直撞下去,迟早有一天,不是筋脉寸断变成废人,就是气血逆冲爆体而亡。”她的语气平淡,却字字如锤,敲在钟馗心上。
钟馗脸色一白,捧着书的手指下意识地收紧。
“所以,从今天起,你第一件要学的,不是画符抓鬼,不是念咒驱邪,”钟媚儿走到一张宽大的紫檀书案前,案上除了笔墨纸砚,还散落着一些绘制到一半的符箓和几枚古旧的龟甲,“是‘坐忘’。”
“坐……忘?”钟馗对这个词有些陌生。
“对,坐忘。”钟媚儿盘膝,随意地在书案旁一个陈旧的蒲团上坐下,姿态看似随意,脊背却自然而然地挺直,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
“说白了,就是学会‘静’下来。不是让你脑子里空空如也,而是要把你脑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比如‘我是谁?钟馗是谁?我该怎么办?’——统统按下去。像把沸水倒进深井里,让它自己慢慢冷下来。”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他依旧茫然的脸,补充道:“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内视’,去‘看’你身体里那股气。不是用眼睛看,是用你的‘神’去看。找到它,感受它,试着在它横冲直撞的狂潮里,抓住一丝最微弱的‘流向’。就像在惊涛骇浪里,找到那条隐藏的水道。”
“现在,照我的样子坐下。”钟媚儿指了指自己对面的另一个蒲团,那蒲团颜色更深,边缘磨损严重,显然有些年头了。
钟馗依言坐下,学着钟媚儿的样子盘膝。只是他的姿势僵硬别扭,双腿怎么摆都觉得不对劲,脊背要么挺得太直像根棍子,要么又塌下去像只虾米。
“放松点,没人要砍你脑袋。”钟媚儿无奈地叹了口气,“腰背自然挺直,头正颈直,下颌微收……对,就这样。肩膀沉下去,别端着。双手……”她想了想,“先随意搭在膝上吧。闭眼。”
钟馗闭上眼。黑暗瞬间涌来,但黑暗里并非空寂,反而更加嘈杂。钟老爷洪亮的笑声、钟夫人温柔的催促、那碗焦糊团子的可怕味道、廊下风铃的叮咚、还有那如同烙铁般烫在心底的两个字——“钟馗”!各种画面、声音、情绪在脑海里翻腾冲撞,比集市还要喧闹。
他努力想静,可越是想静,越是心浮气躁。身体也传来各种不适,盘着的腿开始发麻发胀,腰背的僵硬感越来越明显,他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咚咚狂跳的声音,还有血液奔流冲刷耳膜的嗡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