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取名与坐忘 (1/5)
廊下那串旧风铃终于被换成了新的,在微风中发出清脆却略显生涩的叮咚声。他又在钟媚儿的挑剔下,在门窗几处关键位置贴好了几张基础符箓,虽是手忙脚乱,倒也勉强完成了任务。他抹了把额角并不存在的汗,刚松了口气,就听钟媚儿道:“行了,这‘加固’算是糊弄过去了。走吧,随我去见爹爹,把你的事定下来。”
少年心头又是一紧,默默跟在钟媚儿身后。两人沿着回廊刚转过一个弯,迎面就碰上了正背着手、踱着方步、似乎在思考什么的钟老爷。
“爹爹!”钟媚儿脆生生地唤了一声,快步迎了上去。
钟老爷闻声抬头,看到女儿和她身后那个略显局促的年轻人,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媚儿,先生?你们这是……”
“正要去找您呢。”钟媚儿笑靥如花,自然地挽住钟老爷的胳膊,“爹爹,您之前不是说要收他为养子吗?这事儿,女儿觉得甚好。先生也答应了。”
钟老爷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审视,但更多的是接纳:“哦?先生愿意入我钟家门楣?”
少年连忙躬身行礼,比之前稍显流畅了些,但仍带着书生的拘谨:“承蒙……承蒙老爷厚爱,在下感激不尽,自当……自当尽心侍奉。”他声音不大,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颤抖。
“好,好。”钟老爷满意地点点头,抚了抚短须,“既如此,便是自家人了。只是……”他话锋一转,看向他,“既入我钟家为子,按礼数,这名字,需得改一改才是,也好向邻里亲朋表明态度。”
改名!
钟媚儿感受到他的目光,琉璃色的眸子微转,唇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她轻轻晃了晃钟老爷的胳膊,语气带着点娇嗔和不易察觉的引导:“爹爹说得是。九乃阳极之数,馗为百鬼之枢。女儿觉得馗字就很绝妙。\"同时飞快地瞥了他一眼,带着促狭。
钟老爷闻言,若有所思地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自家古灵精怪的女儿,沉吟道:“嗯……媚儿说得也有理。既要入我钟家族谱,自当以‘钟’为姓。至于名嘛……”他捻着胡须,目光在他身上逡巡,仿佛在斟酌一块璞玉该如何雕琢,“先生原籍终南山,性情端方,又饱读诗书……取个‘文’字如何?钟文?或‘端’字?钟端?”
这两个名字透着典型的商贾之家对读书人的期许——文雅、端正。
他还没开口,钟媚儿却先轻哼了一声:“爹爹~‘钟文’、‘钟端’?听着跟账房先生似的,也太板正了些!”她松开挽着父亲的手,绕着墨流遥踱了小半步,目光落在他身上。
她声音清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仿佛在阐述天地至理:“‘馗’者,九达之道也!馗,九达道也。似龟背,故谓之馗。馗,高也。”她一字一顿,清晰地吐出这古老字义的源头。
“九达之道?”钟老爷捻着胡须,眉头紧锁,努力理解,“九条路交汇?这……跟名字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钟媚儿眼中精光更盛,“‘九’乃数之极,象征通达无碍,包罗万象!‘道’更是根本!这‘馗’字,蕴含的是通达四方、无往不利、执掌大道的磅礴气象!”
她的手指再次虚点向少年,指尖仿佛带着无形的力量:“先生是修道者,至刚至阳,沛然莫御,正缺一条能容纳它、引导它通向四极八方的‘大道’!‘馗’字所代表的九达之道,正是为他量身定做的通天坦途!此名一出,如同在他命格中开辟出一条通天大道,引他体内洪流归于正途,最终执掌驱邪镇煞之大道!这岂是寻常‘文’、‘端’等字可比拟的?”
她看着父亲逐渐被说动的神情,又压低了声音,带着更深的玄机:“再者,爹爹您想想,咱们钟家行商,讲究的是什么?不就是‘货通九达,财聚八方吗?‘馗’字暗合商道精髓,象征着商路亨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