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章-灰烬里爬出来的证人 (2/3)
着。
那一刻,沈墨心中雪亮。
林主任早就知道了,她知道他身上发生的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某种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异常现象。
但她没有选择求助,而是动用了体制内的手段,试图在事件失控前,用一张官方封条将其彻底掩盖、封存。
当晚,林主任独自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将一份写着“沈墨住所环境样本初检报告”的文件送进了碎纸机,然后点火焚烧。
跳动的火光映在她身后的穿衣镜上,镜中的她,面容模糊不清。
突然,一个冰冷的声音从镜子里传来,与她自己的声音一模一样:“你也在躲。”
林主任浑身一僵,猛地回头,镜面光滑如初,空无一人。
但她眼角的余光瞥见,桌角那杯凉透了的白水表面,不知何时竟荡开一圈圈涟漪,水面倒映出的天花板上,赫然浮现出一个微缩的旁听席轮廓,数十双看不清面孔的眼睛,正从水中静静地注视着她。
沈墨没有坐以待毙。
他必须切断那条执念回路。
他将自己反锁在解剖室里,进行一场针对自己的“认知剥离”实验。
他用高浓度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耳后的旧伤疤,用离心机将收集到的渗出液进行分离。
随后,他将那管看似清澈的液体置于偏振光显微镜下。
视野中,液体内部果然浮现出肉眼不可见的微弱波纹,那是一种极其规律、却又带着生命般律动的结构。
沈墨立刻将波形数据导入电脑,与“Echo0”磁带中提取的残响波形进行比对。
匹配度,百分之九十九点八。
他心中的最后一块拼图豁然归位。
他立刻入侵了二十年前的市中心血库档案,调取了那起冤案的死者——陈树民的尸检报告附录。
报告显示,陈树民在死前七日,曾因单位组织活动,捐献过400CC血液。
而那个血袋的标签编号,SN - 749B,竟与法院那面清代铜镜背面用刀刻下的序列划痕,一字不差。
沈墨的脊背窜起一股寒意。
他猛然意识到,所有人都错了。
那面镜子,从来都不是什么封印冤魂的容器,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件“证物”!
是陈树民用自己的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自己的冤案留下的一份非自然证据。
它从那时起,就在冰冷地等待,等待下一个像沈墨这样“知情不言”的人,用自己的身体,为它激活。
他将那管包含着残响波纹的渗出液,小心地注入一套小型的模拟血液循环装置。
透明的管道内,淡红色的模拟血液开始缓缓流动。
接着,他将一台老式录音机接入装置的共振模块,按下了播放键。
录音机里,当年庭审现场嘈杂的声音瞬间响起——法官的宣判,律师的辩护,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