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六章 防备 (2/4)
能做到,也是落魄寒门了。至于后辈子弟是否能再崛起,结果一定是否定的。
因为王言还能活一百多年,十年割一茬韭菜,这些人活下来的概率也只有百分之十,何况又不止十年呢,得是三五年来一轮,那就是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如果在收割模式上做一些改变,分母就是千了……
王言没有更多的表示,附和着高兴的杨广,听着杨广说他现在多牛逼。
皇帝也是人么,也得有人分享喜悦么,毫无疑问,杨广最信任的就是王言。或者说,他唯一信任的就是王言。
关键王言也不让他失望,是真能办事儿,办事儿也是真可靠,真高效……
如此聊了一会儿,杨广问道:“高句丽那边怎么样?”
“李靖统帅大军,兵力不如之下,半年多的时间战线退了三十里,伤亡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倒真让你发现了人才。”
“到底是世家子,家学渊源嘛。当年韩擒虎对他的评价就很高。”
“韩擒虎啊……”
杨广想了一下,随即笑道,“已经是旧人了,今后都是你王子言。”
“还是陛下提携,才有臣之今日啊。”
“十几年了,总说这些。”杨广好笑的摆手,转而问道,“高句丽还能打吗?”
因为中原两次浩劫,一次比一次劫的猛,对生产生活的破坏都是巨大的。多年积攒,填满了各地的常平仓,全都为之一空。人口的减少,大量死人之后的疫病,对于各种资源的损毁,凡此种种全都是问题。
中原之地毫无疑问是富裕的,大隋七成的产出都在这里。再有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商业环境,中原地区也是商税重地。
眼下虽然是把大户打没了,却也把中原打坏了,财富打没了,给大隋打穷了。
所以杨广问还能不能打高句丽,问的是大隋还顶不顶的住。
“全凭陛下一心。”
王言说道,“不打,眼下可以恢复中原生力,节省开支。打,有海外粮食补充,其实也可以支应。中原之地,待到明年秋后种了一茬庄稼便能缓过来。陛下减免税赋,以钱收粮,又可以促进商事,活跃经济,不用三年,中原便又是回复到以前的富足。”
杨广笑了起来:“朕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过两年苦日子,也要灭了高句丽。”
“也不算多苦。毕竟如今咱们手里有钱无粮,而海外有粮,中原大户都被灭了,船队都在海军手里。这两年不运别的东西,专门运粮,基本能平稳过渡。陛下再发布政令,于中原修路通渠,以工代赈,将查抄的钱财都发给百姓,让他们花钱买粮,这就盘活了中原的局面。
高句丽那边,三十万大军足矣,算上其他各种人手,不过百万。耗费虽说不小,然而南方、关拢、蜀地、草原,都没有战事,都能匀出一部分钱粮,支应一年军需问题不大。过了这一年,就是另一番局面。”
“朕也是如此想的。”说到了心坎上,杨广满意点头,“高句丽上蹿下跳多年,而今已经打了一年有余,高句丽弹丸之地,还能耗的过我泱泱大国?有机会灭了他们,自要一鼓作气一战而绝才是,也省的今后高句丽再乱我边疆。”
定下了这个调子,一行人回去了城中,王言则是回了家里梳洗沐浴一番,当然是跟萧媚一起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