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浪漫 (3/7)
nbsp;他今天的活不重,没啥戏份,都是杂事。
“呦,我烨哥来了……不对,现在应该喊主席。”
张远采访到一半,见到身着长衫的刘叶老师梳着大背头,点了唇下痣,正大摇大摆的往这儿走。
把他拉到身旁,与自己站在一块。
片中素未谋面的共和国黄金搭档此刻已经聚齐。
要说像,张远仔细观察,其实不太像。
身高太高了,体型有点过于健壮。
而且这会儿已经结婚,没了那种青年人的“纯”。
是纯真,不是纯洁。
刘叶的纯洁早被胡军夺走了……
刘叶在形象上,肯定不及古月老师。
甚至不如后来经常扮演年轻教员的侯京建。
不过演技还是值得信赖的。
在《建党伟业》中,毛周二人都处于青年时期。
周在带领学生运动,教员则在老师杨昌济的介绍下,来到北大当图书管理员。
无论哪个时代,有文化,有思想的新青年,才能引领未来。
某些土老板所持的读书无用论根本是谬谈。
根据老舍先生的作品所写,民国时街面上的巡警,就是臭脚巡,一个月6块大洋。
当兵的兵痞,一个月7块,但有时会欠薪。
而北大图书管理员,一个月8块大洋,准时准点发薪,有屋子遮风挡雨,还有大量图书免费观看。
有文化,到底还是比没文化的强一些。
按照伟人对斯诺的回忆中亲口所说。
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
那些文人大师,谁会搭理一个小小的图书管理员?
可见,即使再伟大的人,也有“莫欺少年穷”的时候。
而且一提起民国,总有些人的论调是“民国出大师”,显得新华夏水平不行。
实则,那些所谓的民国大师,大多是“文科”的。
像梁思成,林徽因那样懂工科的都不多。
而发展一个现代化的国家,需要的是理科,工科,物理,化学,水利,电子,空动,能源……
而理工科可是实打实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容不得半点马虎。
而且文科嘛……
就像后来那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台词一样。
“华夏之所以这么糟糕,就是因为郭心刚太少,胡适之太多。”
胡适之是是某些人心中的“民国大师”。
“你认为刘叶能演好伟人吗?”剧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