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子学三论及批判(中) (4/7)

bsp; 这里讲个小故事,大家就能理解我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

    最近几年某些媒体平台推出的寻亲节目一度很火,但有一个节目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有这么一个母亲,孩子刚生下来不久就跟别人跑了,多年杳无音信。后来孩子成年了,这个母亲又通过寻亲节目组找了回来,想跟孩子相认,并要求孩子赡养。

    节目一经播出,网上就骂声一片。大家首先骂的是这个母亲,其次骂的就是那个劝说孩子认亲的记者,因为该记者在节目中使用了很多道德绑架的话术。

    大家为什么会骂?因为在我们朴素的认知中,抚是赡的前提,没有抚育就没资格要求赡养,不论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我们的道德观念就是如此。

    这个母亲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是苛,不抚之苛。那么孩子对待母亲的态度,就应该是忤,不赡之忤。假如不是这样,整个社会风尚就会出问题。

    设想一下,假如无论父母怎么虐待孩子,都要求孩子必须无条件的孝敬,这就是在纵容恶行。坏人会坏得肆无忌惮,因为他们不必承受恶果。

    当然了,这世上的绝大多数父母都是慈爱的,这里只是打个比方,为了讲清楚道理。

    上述六种行为中,有一种需要重点关注,就是苛。我们知道,儒家提倡的是仁,后世学者对“仁”的解释有很多,但是对“苛”却很少提,甚至刻意不提。

    而在子学思想中,最反对的就是苛。

    苛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提出过分的、不合理的、不切实际的、不仁的要求。

    举当代的一个职场小例子,某员工下午五点半正准备下班,领导过来扔给他一个工作任务,要求写一个几万字的报告,明天上班就得交。

    这是什么?这就是苛!

    再比如《西游记》电视剧里,九头虫命令奔波儿灞去干掉唐僧师徒,这也是苛。

    现代有个词叫严苛,但严和苛是两种不同的行为。“严”通常是褒义的,“苛”则是贬义的。

    以收税举例,假如有人只盯着一部分人收税,却对另一部分人偷税漏税视而不见,这就是执法不严,影响了公平公正。

    “严”是“公”的前提,所以我们还有个成语叫公正严明。

    但假如某个人只赚了一百块钱,却要收他二百块钱的税,这就是苛。

    孔子还有一句话——苛政猛于虎。

    按前文所述,忤与苛是因果对应关系,以忤报苛,这是对立面的冲突。忤就是张三不听李四的,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那就不仅是不听了,而是要干翻李四。

    在儒家子学思想中,对待苛的最高反抗形式,就是两个字——革命。

    “革命”并不是一个现代词汇,而是儒家子学中的成语,出自《易经》。《易经》是儒家五经之首,里面有一句话“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汤武,就是商汤和周武,革命,其实就是造反。他们干了什么?汤灭夏建商,武灭商建周,而这两位都是儒家推崇的上古圣贤。

    看到这里,是不是就感觉子学中包含的某些思想很危险了?所以它需要删改和阉割,从而异化为经学。

    所以儒学中的“格物”,就以这么一种诡异的方式失传了,明明典籍中的痕迹还在,但后世却没人去提,也没人再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重生76我带宗族发家致富 带着识别器从星际穿到修仙界 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 冷战三年,离婚当日纪总哭红了眼 带娃部队认亲,绝嗣军官被拿捏 我重生归来,女帝们,悔哭了么? 谐星出道后她爆红了[娱乐圈] 赘婿重生,我以棋子弈苍生 十倍西楚霸王战力,开局手撕龙袍 渤海天枢,雪国龙腾录
相关推荐:
我重生归来,女帝们,悔哭了么? 剑道斩仙 一气吞天地 吞天圣帝 咸鱼公主和她的内卷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