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子学三论及批判(上) (1/6)

      (注:《子学三论及批判》,是我在2025书友兰香会上的讲座内容,当时只准备了一个简单的提纲。

    有些引述的内容可能不尽准确,因为都是现场即兴的讲述。

    事后我尽量整理了讲稿,删除了一些不太合适的琐碎内容,当成免费章节发在这里,恰好与书中情节呼应,介绍宗正讲了什么,不想看的读者可以直接跳过。

    水平有限,一家之言。)

    最近国内国外都发生了不少热点事件,引起了很广泛的关注,具体就不多说了,但我们在指责某一类行为时,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双重标准。

    为什么我们本能地就会得出判断,双重标准是不对的?因为我们自然而然地拥有某种一致的价值观,它可能与某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无关,讲的就是最朴素的道理。

    社会生活中最朴素的道理,其实就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代表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但是社会价值观不是天然就有的,首先你得有这样的文化传统才行,我们很多习以为常的很多认知,在某些国家、某些族群中是没有的。

    比如孝敬父母,有很多国家连赡养的义务都没有。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然是文化传统,它决定了我们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

    对近现代的中国而言,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我们为什么能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对它进行本土化改造,这种思想的土壤从哪里来?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子学三论”的第三论,后面再阐述。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主流,一直是儒家思想。为什么诸子百家中,后世官学以儒家为主流?有人说这是统治阶级选择的结果,它最符合阶级统治的要求。

    这句话对不对?不能说错,它确实是选择的结果。但这个结论也是有问题的,至于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子学三论”的第二论。

    儒家之所以会被选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好用,能解决社会治理中的大部分问题。作为一种思想学说,好用就是最大的优点。

    打个比方,有的学说在讲怎么盖监狱、怎么抓罪犯,但儒家讲的是另一种内容,我们为什么要盖监狱、为什么要抓罪犯?

    回答人为什么要怎样做的问题,就是儒家的子学。

    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有经、史、子、集四部,将儒家经典(通常所说的十三经,包括所谓的四书五经)列为经部,而将先秦其他诸家学说列为子部。

    是但我今天所讲的“子学”以及“经学”,不是按照这种标准划分的,而是特指儒家学说的不同历史阶段。

    儒家学说的发展,在历史上大体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先秦时期的子学、汉代之后的经学、宋代的理学、以及明代的心学。

    个人认为,儒学的发展并不是越来越完善的,也不是越来越进步的,而其中最有思想价值、最能代表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的,恰恰就是最初的子学。

    后世的经学、理学、心学,对子学各有各的歪曲与背离,这些后面有时间再介绍。

    子学是指先秦时期的学说,那个时候儒学还没取得官方正统地位,仍是一个民间流传的思想学派。

    我今天要讲的是《子学三论及批判》,主要内容,是儒家理论是怎么从无到有构建出来的,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盗墓:开局让吴二白暴揍黑瞎子 寿元将尽:我,恶毒王爷,疯狂娶妻纳妾 东京:女下属都对我很忠诚 重生之我是华山岳不群 炮灰姐妹对照组?看我癫飞全豪门 猎魔人:狼学派的狩魔手记 九十年代败家媳妇儿 完美世界:开局签到赤明九天图 山君 西游:七仙女怀孕,管我土地爷什么事?
相关推荐:
寿元将尽:我,恶毒王爷,疯狂娶妻纳妾 乱武从拜入武馆开始 道门无上 妖女,且慢动手 费伦法师总是准备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