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清明 (1/3)
许是因为这首《苦昼短》助兴,许是因为蒸馏酒的好,钟离忧与徐谦饮得大醉。
江寒原以为自己酒量好不会醉,可谁知三盏酒下肚还是喝醉了!
失策了啊!前世酒量好不代表这具身体便能够喝酒!
一觉睡到了日上三竿,他才在厢房里醒了过来,从仆人口中得知钟离忧尚且未醒,江寒没有打扰,带着那幅对联离开了钟府。
而就在江寒离去不久后,钟离忧方才起床,与徐谦相会于一间茶室。
钟离忧端起一杯热茶缓缓饮着,笑道:“你如今可相信了我说过的话?”
徐谦缓缓点头:“此子确实才华横溢!昨日观他作诗,几乎不加思索,一气呵成,如今我可以肯定,那篇文章确确实实出自他的手。”
那篇檄文徐谦读了数遍,每次读的时候都会觉得酣畅淋漓,极为壮哉。
一开始他甚至以为这篇文章是武威侯江震声写的,毕竟江寒在京都素来有纨绔之名,如今才确定确为江寒所作。
钟离忧感叹道:“此人蛰伏这么多年,直至如今才展露才华,其心性实在令人惊叹!我敢笃定,此子在文坛上必有一席之地。”
“呵,凭借那首《苦昼短》,便能占据一席之地。”徐谦说完突然有些酸了。
大虞诗坛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惊艳人的诗作,这首《苦昼短》一旦流传出去,必定有许多人传唱。
而钟离忧给这首诗取了个诗名《感钟大学士之语而作苦昼短》,相当于把名字跟这首诗绑定在一起。
当然了,名动天下对于钟离忧而言不重要,可是这首诗有一定概率能够名扬千古的啊!
哪个读书人不想名垂青史?
钟离忧呵呵一笑,说道:“镇国公真是有个好孙子啊!”
“是啊,连我都有了收徒之心。”徐谦感叹道:“此子若拜在老夫门下,老夫必将倾囊相授。”
钟离忧却忽然面色凝重,摇了摇头,沉吟道:“只怕不妥。”
“不妥?有何不妥?”徐谦见他说的凝重,不禁问道。
钟离忧悠然道:“拜你为师不妥,拜老夫为师就妥了。”
其实此子能不能写诗根本不重要,主要是钟大学士想要收徒了。
这孩子不仅才华横溢还懂礼貌,说话也好听,收他为徒,今后万一这孩子作诗夸自己呢?
比如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钟离忧觉得夸自己也很恰当。
徐谦:“……”
徐谦冷哼道:“你会教徒弟吗你?除了字写的好,官做的大外,你有什么能比得上老夫?”
钟离忧呵呵一笑:“老夫还有个义女,芳龄十七,貌若天仙,武艺高强。”
徐谦道:“你那义女……哼!虽说长的漂亮,可我瞧江寒就不是什么好色之徒。”
……
江寒回到家里,便让侍书将那副对联拿去装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