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故步自封 (2/3)
p; “需有充裕余地,以防崩塌,亦便于施工。”
“暂以五万平方丈为洞之截面积。”
“其次是深度。地心距地表一万八千里,即三百二十四万丈。”
关键的计算来了。
徐光启的声音不由提高:
“那么,所需挖掘的土石总体积,便是这截面积与深度相乘——五万平方丈,乘以三百二十四万丈……”
徐光启不由停顿,目光扫过凝神静听的众臣,缓缓报出令人头皮发麻的数字:
“合一十六万二千亿立方丈!”
“假设朝廷能征发一百万精壮民夫,日夜不停,轮班挖掘。”
“每人每日,即便能掘土运土一立方丈,那么一日总计掘土一百万立方丈。”
“那么,完成此工程,需时……”
徐光启闭眼,脸上浮现出近乎悲悯的神色,沉痛地睁开:
“一千六百二十万日。”
他不等众人从这庞大的天数中回过神,便给出最终一击:
“即四万五千年。”
而这,还仅仅是理论上不间断挖掘的时间!
数字一出。
殿内殿外响起成片的惊呼与抽气声。
就连提出发动民力的温体仁,眉头也控制不住地皱了起来。
四万五千年。
这确实超出了人力可行的范畴。
徐光启语气愈发沉重:
“且下官以为,困难远不止土石方量……”
徐光启说完,不便再继续深入,将目光转向工部尚书张凤翔。
张凤翔为人精明务实,最善审时度势。
他见徐光启将难题抛了过来,暗骂一声老滑头,起身谨慎说道:
“本官只能妄加揣测,供各位参详。”
他清了清嗓子,先点明洞壁支撑、通风照明、地下水脉等万千难题,然后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
“一口深井,挖至十数丈后,井底之人如何上来?掘出之土如何运上?”
“皆需绳索、绞盘、箩筐,井壁还需木石加固,以防坍塌。”
“若再深些,井下空气稀薄,还需鼓风通气。”
“而今,陛下所要之洞,非十数丈,乃一万八千里!”
“试问我等需多长的绳索、多坚固的梯架,才能将民夫、工具送至地下百里、千里深处?”
“又如何将他们安全撤回?”
“挖掘出的亿万钧土石,又如何从万丈深渊运出地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