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汉调桄桄 (2/3)
椅背上贴着编号,进门处正好是最后一个,编号是两百。
剧院也挺新的。
骆一航问道:“这是新建的么?”
文化馆的小吴回答道:“对,14年刚建的。”
“这么说汉调桄桄发展的不错啊,都有新剧院了。”骆一航笑道。
小吴却报以苦笑,“原来的剧院年久失修,96年就成了危房,到11年再也坚持不住,已经拆除了。这片地方是文化馆的,分出一块来改成了桄桄剧院。”
误解了啊,骆一航换个话题,“现在还有演出么?”
“有的。每周六有一场演出。”
“看的人多么?”
“不多,好的时候能有十几个人,一般也就七八个观众。”
“……”
怪不得骆一航没听过呢,全市只有唯一一个剧团,一周一场演出,最好的时候十几个观众。
这个艺术形式已经式微的厉害了啊。
怪不得自己从来没听说过。
曹秘书也没听说过,还得专门打听。
另外,这些问题,好像每一个都在往人家肺管子里面戳。
骆一航有点尴尬,也就不再多问。
跟着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绕过舞台,从侧面小门出去,经过一条长廊进入后院。
长廊边上应该就是后台了。
后院,或者说舞台的后面,是一排平房。
一位头发灰白,看着得有六十多岁的老者已经等在门口迎接。
小吴紧走几步过去介绍道:“这位是张昌文张团长,是南郑县桄桄剧团的团长。”
然后介绍另一边,“这位是市委的曹秘书,这位是骆一航,市里的企业家。”
曹秘书补充道:“这位骆老板别看年轻,却可以说是咱们市的创业标兵,创业两年,带动家乡致富,产品远销全国。今天上午市委王书记特意请他过去谈事,期间聊起了咱们汉调桄桄,骆老板强烈要求过来看一下。”
这话说的,有点直白啊。
生怕张团长听不懂似的。
其实根本不用。
当介绍说是企业家的时候,张团长的态度就已经更热情三分,甚至有点谄媚的样子。
等曹秘书说完。
张团长更客气了,忙问:“不知骆先生想要看什么?”
骆一航怎好意思老人家对自己尊称,赶紧回答说:“您叫我小骆就行了,我有个长辈,可能跟桄桄戏有些关系,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免得弄错。”
“那咱们就去陈列室吧。”
张团长亲自当讲解员。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