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7.干坏事 (2/6)
家那边山多,嘴馋了就往山里钻,山里好东西多,还不要钱。”
“还记得小时候最惦记山里的野地莓,我们叫‘萢儿’。藏在草丛里面,红的发紫,指甲盖大小,一簇一簇的。你得拨开毛茸茸的叶子才能找见,一找到就是一大片,那股酸甜气直往鼻子里钻。”
“整根捋下来,一大把攥手里,也顾不得擦,一把都扔嘴里那才过瘾。”
“一开始酸的哟,得眯眼。等一会儿,甜味噌地蹿上来,满嘴清香。”
“然后把嘴唇染得紫红紫红的,不过千万别染到衣服上,不然回去就是一顿打。”
“有时候还能撞见野草莓,那个更甜,香气更足,不好找。”
“找着了舍不得吃,捧在手心里看半天……”
齐若木拿起麻饼,又咬了一口。
撇撇嘴又给放下了。
接着说道:“到帝都上学之后也穷啊,那时候城里的同学,每个月生活费有五百的,有一千的,我一个月就两百块钱,吃饭都够呛,大一的时候又没法勤工俭学,就这儿我一个月还攒下二十块钱,一年攒下两百块钱买个二手手机。”
“但那时候馋啊,来帝都上学,哪能不吃顿烤鸭。烤鸭是真买不起。九月份到的帝都,一直到了十二月份,我才一咬牙一跺脚,花两块钱坐公交,来回四块钱,去趟全聚德,买了一个鸭油酥烧饼。不舍得大口嚼,一点一点砸么着吃。吃着吧,感觉也就那样,算是圆了个念想。”
咋还伤感起来了?
忆苦思甜啊?
往常闲聊天时候齐若木讲过他的过往。
小时候日子是苦,不苦他也不知道用功,从山河四省考到帝都985,哪个不是头悬梁锥刺股,还得脑子聪明才行。
据他说,他上学的时候挺没自信的,一眼望去,好些个比他学习好比他用功的学生,他在他们县里都不拔尖。
结果上了大学之后,一眼望去,一马平川,跟华北大平原似的。
所以,到大二的时候就崭露头角,被杜教授挑走,跟着文英泡实验室,混迹在试验田里,祸祸别人的毕业论文。
他研究土壤肥料的嘛,没事就给别的同学田里加点料。
有的涨势喜人。
有的嘛……被追的满操场跑啊,最壮观的时候后面二十多个人追。
也正是由于广大同学们的“热情奉献”,他在毕业前就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研究生毕业后更是成为了国内肥料领域知名年轻科研工作者。
脸皮厚点,自称科学家也行。
都科学家了,收入水平自然就上来了。
别的不说,去个种植基地指导两句,收个六位数不过分吧。
人家还得感恩戴德的。
骆一航后山上那几十棵老茶树,就是齐若木去指导两句的成果。
咨询费收了三十万,但效果呢,那片茶场出产的茶叶上了一个档次,当年就多挣了三百多万。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