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朝生暮死,生生不息 (3/6)
bsp; 杜教授也是可怜,桃李满天下,传他衣钵的没有几个。
大弟子搞育种了,名气比杜教授还大。
二弟子搞肥料了,即便现在在弄盐碱地改良,但那也属于综合学科,根子在蚯蚓粪上,还是肥料。
小徒弟原本是最有希望继承衣钵的,但被师兄师姐支使着到处跑,知识都快学杂了。
就连王绍鹏这个学的不咋样的,现在也改行当了商人。
也不知道杜教授是高兴呢,高兴呢,还是高兴呢。
回头他再被人介绍的时候,是介绍说“这位是育种4.0技术开创者文英院士的老师。”
还是“这位是上覆下改控盐培肥技术发明人齐若木院士的老师。”
或者“这位是市值超千亿农盛集团总经理王绍鹏的老师。”
文英和齐若木不出意外的话肯定能评院士,农盛集团也肯定能超千亿。
一门三院士,杜教授出门得横着走。
但如果,学生比杜教授先评了院士,那就有意思了……
很有可能,文英在入职清音农业的时候就已经是杰青,并入选了万人计划,35岁以下“青年拔尖人才”,距离院士只差一步。
杜教授现在也不过是候补院士。
听听,用的“不过”,脸得多大。
也没多久了,八月份就会公布候选名单。
——
一番打岔之后,骆一航又问道:“蓝藻这么强,怎么之前没有用上?”
他是真不知道,藻类微生物这些不熟。
王绍鹏耸耸肩,“一直在试验阶段,蓝藻虽然抗造,但也不是没有极限,播撒下去半个月如果没有水补充,也会死的。在沙漠里补水难度可就太大了。而且这东西太轻,一阵风就不知道吹到哪儿去了。”
“不过这次是要大规模应用了。”王绍鹏说着,向着身边草原一指,“现在就不一样了,超级马兰草已经扎根,有冷凝的露水补充,而且还能挡风,依托于此,条件终于满足咯。”
是啊,有了这片依托,什么都好东西都能试试了。
超级马兰草的诞生,解决了从零到一的问题,剩下的从一到一百,一千、乃至一万,都可以交给其他科研工作者,以及大自然的伟力。
自从这片草原生长起来以后。
中科院的环境所,农科院的沙漠研究所,西北大学等等多所科研机构都设置了研究站点,研究生态保护和物种多样性。
一片大草原只有一种植物肯定是不行的。
那些科研机构就是在努力让这片,以及以后源源不断的新生草原的物种尽可能的丰富起来。
蓝藻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生命自有出路。
这才几个月啊,草原上已经来了很多种动物。
它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草籽、植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