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3.农业和物理 (2/3)
”
“当然可行。”、“绝对能成,我们琢磨的。”、“保守估计,能有一半的可行性,成功一半就算胜利。”
他们倒是真不客气。
而文英翻着文件,浏览了一遍概述和目录,面容越来越冷,手指下意识敲着桌子。
在场众人渐渐的不再说话,安静下来。
大家都知道,这是文英在思考,她也感兴趣了。
良久。
文英突然把文件往桌上一放,吐出两个字,“可行!”
哗~~
众人齐声欢呼,文英说可行,那就是真的可行。
文英挥挥手,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说出自己的思路。
“编辑光合作用,光解水产生氢这一步好办。”
“氢的输送,稍微麻烦一点,需要大量的模拟尝试。”
“纯化也好办,难点在纳米级,植物组织本身可能困难些,需要共生微生物共同作用。”
“最大的难点在预加压,我们不知道需要加压到什么程度,植物结构能否支撑。”
说到这里,文英看向骆一航,“需要中科院协助,他们有高压实验室吧,我需要跟他们对一下。”
骆一航马上答应,“没问题。”
但还有个疑问,“要不就不加压了,只提供纯净氢分子。”
文英摇摇头,“不加压做浓缩,氢的量太少了,根本没意义。而且只提供纯净氢,离真正的金属氢差的太远太远。”
骆一航面露迷茫。
文英知道他没听懂,扬扬手里的文件。
“简单来讲,这项思路参考的是古代炼钢。”
“啊?”骆一航更不懂了,怎么又跟炼钢扯上了?
文英笑笑,继续解释,“古代炼钢,因为无法直接达到1500度炉温,所以要先把铁矿石加温到800度变成生铁,然后再将生铁在1200度折迭锻打变成钢。”
“你就把氢理解为矿石,纯净的氢就是高品位铁矿石。”
“温度理解为压力,预加压就是只达到一部分温度,变成生铁的温度。”
“之后,他们再想办法变成钢,变成金属氢。”
骆一航这就明白了,没办法一次弄出金属氢,那就多分几个步骤。
从铁矿石筛选出高品位,含铁量超过七成的铁矿石,那离着到钢实在太远了。
到了生铁,再离钢就近多了。
就像古代,先炼生铁再百炼成钢的技术从战国用到了南北朝呢。
直接炼钢一直到唐朝才出现,宋的时候才成熟。
技术是慢慢成熟的,先解决从0到1,把东西搞出来再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