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三十六章:水陆通达聚流民,百业兴旺纳贤 (1/3)

      腊月过后,春寒料峭,但梁山泊内外却是一片蒸腾向上的景象。阮氏三雄率领经过战火洗礼的梁山水军,凭借强大的武力与日益精熟的战术,将八百里水泊及其相连的主要河道彻底梳理了一遍。昔日盘踞各处的零星水匪、抽头扒皮的黑帮漕棍,要么望风归顺,被打散编入水军或漕运队伍,要么便被雷霆扫穴,沉尸水底。往来商旅初时还将信将疑,待发现悬挂梁山令旗的船只果真通行无阻,且水道太平后,无不欢欣鼓舞,口耳相传,“梁山航道”的信誉迅速建立起来。这条黄金水道的畅通,如同给李家庄这个新兴的贸易枢纽注入了澎湃活力,南来北往的货物开始在此汇聚、流转,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金沙滩后方的湾口,造船厂的规模比冬日时又扩大了一倍。“玉幡竿”孟康几乎是吃住都在工棚,带着日益壮大的工匠队伍,日夜赶工。这一日,阳光和煦,水波不兴,船厂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第一批专为漕运设计的十艘平底大船顺利下水!这些船只虽无战船的犀利,却胜在船体宽阔,结构坚固,载重量大,正适合内河货运。

    王伦亲临下水仪式,看着那十艘新船如同巨兽般缓缓滑入水中,激起阵阵浪花,心中豪情顿生。仪式结束后,他当即宣布成立“梁山漕运司”,任命沉稳老练、顾全大局的阮小二担任首任统领,并从水军中遴选了一批精明强干、熟悉水性的汉子充任水手骨干。

    “小二兄弟,”王伦拍着阮小二的肩膀,语重心长,“这漕运司,关乎我梁山钱粮命脉,如同人体之血脉!货物往来,信息传递,皆系于此。你性子稳,办事牢靠,将此重任交予你,我方能安心。”

    阮小二深知责任重大,肃然抱拳:“寨主放心!阮小二必保我梁山血脉畅通无阻!”

    漕运司的成立,标志着梁山的经济运作进入了更高效、更规范的阶段。来自李家庄的贸易物资、扈家庄的粮草酒曲,开始通过这支崭新的船队,源源不断地输入梁山,而梁山需要外销或交换的物产,也得以更顺畅地流出,真正实现了“不断输血”。

    王伦并未满足于此。他单独召见孟康,在观看新船时,看似随意地提点道:“孟康兄弟,此船虽好,仍需凭借风帆、人力,受制于天时水力。我曾闻海外奇谈,言及有一种力量,名曰‘蒸汽’,乃水沸之气,其力巨大,若能以巧器约束引导,或可驱动巨轮,不借风力,日行千里,逆流而上亦如履平地。”

    他大致描述了密封容器、烧水产生气体、推动活塞往复运动的概念,但具体如何实现,锅炉、气缸、传动机构如何设计,他却语焉不详,只留下一个模糊的方向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此乃妄言,或许荒诞,然工匠之巧,在于敢想敢试。你若得闲,不妨以此为目标,摸索一番,或能为将来建造真正可驰骋江海、无惧风浪的巨舰,埋下种子。”

    孟康听得目瞪口呆,他毕生与船只打交道,王伦所描述的“蒸汽动力”虽如同天方夜谭,却仿佛在他眼前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他激动得浑身微微颤抖,将王伦那不甚详细的描述反复咀嚼,眼中闪烁着狂热的研究火焰:“寨主……真乃神人也!此等奇思妙想,闻所未闻!孟康……孟康定当穷尽毕生之力,钻研此道!”

    梁山形势一片大好,内外安定,产业初兴。王伦想起远在沧州的“大金主”柴进,若非他当初举荐林冲、武松,梁山未必有今日气象。于是,他亲笔修书一封,信中并未详述军事机密,只略略提及梁山如今人丁兴旺,众兄弟和睦,水泊安宁,商贸渐起,感念柴大官人昔日恩义云云,并备下了一份厚礼,包括一批精致的绸缎、珠宝以及梁山自产的特色鱼干、野味,派做事稳妥且对柴进有旧谊的刘唐带队,前往沧州横海郡送礼下书。此举既是维系人脉,也未尝不是一种隐晦的展示实力。

    就在梁山埋头发展的同时,外界却是另一番景象。道君皇帝宋徽宗赵佶,愈发沉迷于书画金石、修道享乐之中,朝政为蔡京、高俅等奸佞把持。为满足皇帝修建奢华园林“艮岳”的癖好,全国范围内变本加厉地征收“花石纲”。各地官府趁机层层加码,以运送花石纲为名,横征暴敛,强拆民宅,毁田伐林,逼得无数百姓倾家荡产,卖儿鬻女,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

    大量的流民开始背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娱乐圈的老实人 方术的世界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见过发光料理吗,你就画美食番? 从十二形拳开始肉身成圣 斗破:萧炎我是你二爷 千山风雪 缠娇鸾 我不做上神很久了 九天吞噬诀
相关推荐:
方术的世界 千山风雪 缠娇鸾 我不做上神很久了 跟宋江决裂后,我二龙山强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