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暇丘 (4/5)
br />
俯瞰向下,江流湖泊似是交织成一张偌大水网,即便是夜露甚浓,也有舴艋轻舟错落在江面湖心处,星星点点的渔火闪烁明灭,似草间微小萤火。
试一定神。
只觉天空地静,万籁无声……
而脚下密密麻麻的水网又汇成一条大江,直至流入那西渡海之中。
不论此先清浊,也不说先前大小,到得最后,都成一体,都无分别。
陈珩此时凌虚而立,莫名心有感慨。
他此先本已是撬动了那一丝玄关,悟到了那练内景之妙。
只待一切事毕后,便要踏上前人走过之路,同样去红尘当中历练奔走一番,以彻底晋入金丹三重。
而内景既有小法相之称,当然与元神法相的紧密远非寻常境界可比。
它不仅是修道人距离元神之前的最后一重小境,是成就元神之前置,且内景亦可算作是法相之雏形。
寻常修道人便是得悟玄机,跻身到金丹三重,也难以尽攀真道之妙,在初成内景时候便将自家内景一举演化到极致。
需得后续耗上水磨功夫,一点点去堆积感悟,才能渐渐内景功夫圆满,凭此尝试元神修行。
五成、六成,便已是大多修道人在初成内景时所能达到的极致了。
至于七成、八成,那多是天资聪达、才情高绝之辈才能做成的壮举。
至于甫一破开小境,将自家内景演化到了九成的,怕也唯有吕融这等大派真传中的佼佼者了。
而十成……
据陈珩所知,在偌大玉宸之内,能做成这一步的,在近三千年载也唯有君尧和嵇法闿两人。
而这位两位后续皆证就了至等法相,名动九州!
一个是上一任的玉宸道子,堂堂希夷山之主,曾以元神之身便宰执了偌大周行殿。
另一个则是乐涔嵇氏的嫡脉贵子,胥都十二世族内年轻一辈的执牛耳者,也是陈珩在玉宸道子之争上无可置疑的最大敌手!
虽说想要证就法相,世间修道人都需将自家内景演化到十成极致,直至进无可进。
但既能够在初成内景时,便能圆满功行,无疑是省去了后续的一大麻烦。
且在这一步骤上的功夫深浅,也无疑是在侧面彰显修行者的道性高低。
陈珩既有叩问长生之心,自然不甘人后,欲一举抵得至境!
而世间修道人在这练内景虽大抵会去红尘中走一遭。
但到底是怎个红尘历练,根据欲证的元神法相差别,各人走的路数同样也不同。
有的是于投身市井,学着凡人一般以货殖为资生、成家立业,有的是用力于庙堂,执揽朝政,坐领三台,爵赏由心。
有的是游戏文囿、冠冕词林。
也有的是久历沙场、只见兵戈……
陈珩起初对自己应当如何于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