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堂前考试(下):巧破御史刁钻题 (2/3)
政抑或严法,而是立刻着手,兴建一座足够大的官仓!”
“建……建仓?”台下顿时一片哗然!
“这算什么答案?哪个县没官仓?这林案首是被吓糊涂了吗?”有人失望低语。
“果然匠气终究是匠气,登不得大雅之堂!”
先前被林闲“格物论”压制的守旧学子仿佛找到了反击点,面露讥讽。
连吴御史的眉头也几不可察皱了一下,显然对这个过于“朴实”甚至显得有些愚蠢的开场极为不满。
就在质疑声即将泛起之时,林闲嘴角却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话锋陡然一转,声音清朗,压过所有杂音:“然学生欲建之仓,非为陈腐旧仓,亦非仅用于堆放糟粮。此仓学生愿称之为平准常平储备库!亦可通俗理解为一县之粮食调节总枢!”
“平准?常平?总枢?”
这些新鲜而精准的词汇,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连吴御史审视的目光中,都闪过一丝异色。
林闲不再给众人思考的时间,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论述。
他单手负后,另一只手随着话语节奏挥动,仿佛在指点江山:“丰年时节谷贱如泥,农夫血汗不值钱。此时官府便当效法良贾,于市价低迷之时果断入场,低吸储粮!”
他目光扫过台下,特别是那些可能出身农家的学子:“我这粮食总枢便以合理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此举一在保护农人辛苦,使其劳有所得不至因丰产而反陷贫困, 此为安农之本!”
“二在充实官府储备,仓廪实而知礼节,国库有粮,心中不慌。此为固国之基!”
说到此处,他语调带着一种洞悉市场规律的从容:“此时低吸看似花费官银,实则是为未来蓄势。既稳民心,亦是为来日高抛备下本钱!”
这“低吸”的比喻,将官府行为与商业智慧相结合,台下顿时响起一片恍然和惊叹之声。
“然购粮之巨款从何而来?”
林闲自问自答。
他的思维缜密,步步为营继续道:“可设地方平准基金,从县衙财政盈余、商税专项、甚至发行小额地方建设债券,向本县信誉良好之士绅富户借贷,约定以未来仓粮或部分平准收益偿还!此谓之以未来之信,解当下之困!”
“债券?”
“基金?”
这些前所未闻的金融概念,让在场的士子官员们听得目瞪口呆,却又觉得隐隐契合经济之道。
林闲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为民请命的决绝,“而贫年时米贵如金奸商囤积,百姓嗷嗷待哺。此时便是我官府履行平准之责,适时高抛之时!”
他大手一挥,气势磅礴:“开仓!以低于市价之平价,售粮或借贷于贫苦百姓,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咱们官府丰年低吸之粮,此刻正当用以平抑物价、救济苍生。 这已非牟利,而是还利于民稳定社稷。 正所谓低吸以护农,高抛以安民!”
最后他面向吴御史,总结陈词道:“当然此法说来简单,行之极难。需有精明强干之吏员操作,需有严格透明之章程防硕鼠蛀虫!核心在于官府必须有所作为,承担起调节之责,不能放任自流徒叹两难。”
他顿了顿,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