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招新 (2/3)
要我说,你这任务够呛。\"老赵摇摇头,\"现在的年轻人,哪吃得了那份苦。\"
白雅静摇头笑了笑并没有接话,只是认真地翻阅着学生档案。
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从她眼前闪过,清澈的眼神中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她突然想起了外婆说的向家几位老舅,也是这般年纪,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抗倭战地医疗队。
\"吃苦不是目的,救死扶伤才是。\"她轻声说,更像是说给自己听。
第二天清晨,白雅静搭乘最早的班车前往位于城郊的省护理学院。
车上人不多,她坐在靠窗的位置,望着窗外掠过的枯黄田野。批文在她贴身的衣袋里,像一块烙铁般发烫让她跟着心绪发燥。
护理学院的建筑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肃穆。灰色的砖墙,红色的标语,校门口\"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横幅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接待她的是学院政教处主任黎静,一个三十出头、神情严肃的女干部。
\"白副院长,久仰大名。\"黎静握了握白雅静的手,\"你们向家的事迹,我们经常用来教育学生。\"
白雅静微微一笑:\"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这次来,是想请您协助选拔一批优秀学生支援边疆,剩下的进入军区医院。\"
黎静的表情变得复杂:\"这个...恐怕不太容易。上次卫生局来招人,效果很不理想。\"
白雅静无奈摇头,所以这事才最后落她头上了啊!
\"我听说了。\"她点点头,\"所以我想换种方式。能不能安排我和学生们面对面交流?不是正式的报告会,就是聊聊天。\"
黎静犹豫了一下:\"可以安排在下午的班会时间。不过...\"她压低声音,\"很多学生家长已经打招呼了,不希望孩子被分配到艰苦地区。\"
白雅静心中一沉,但面上不显:\"我理解家长的顾虑。但边疆人民和战士们同样需要医疗服务,这是我们的责任。\"
下午三点半,护理学院的大教室里坐满了即将毕业的学生。
白雅静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有的好奇,有的警惕,还有的明显带着抵触情绪。
\"同学们,\"她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边疆苦,边疆远,去了可能几年都回不了家。\"
教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抬头看着她。
\"几十年前,很多先辈们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年纪,报名参加了抗倭战地医疗队。\"她的目光变得深远。
\"我家的先辈们也留下了当时的战地手册,上面第一页写的日记,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上面写的是第一个伤员被抬进来的情景。那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小战士,腹部中弹,肠子都流出来了。\"
教室里响起几声惊呼。
\"当时我们国家的野战医院就在山洞里,没有电,没有足够的药品,连干净的水都很稀缺。\"
白雅静的声音平静而坚定,\"那个小战士紧紧抓着我老舅的手说:'向医生,我不想死,我还要回去建设新种花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