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学习知府文风 (2/4)
p;苏墨听着这些激烈的辩论,只当是提神醒脑的消遣。
站了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便摇了摇头,又关上房门,重新专注于那枯燥的文集。
这些空谈于他而言还太远,不如静下心来学习孙知府的农田策论,来的更有性价比。
很快,时间来到了第八日清晨。
陈尚泽顶着两个浓重的黑眼圈,正在死磕书籍里的最后二十篇。
苏墨却放下了书卷,来到了陈易的房中。
“恩师,学生幸不辱命。”
“什么?”
陈易正喝着早茶,闻言不禁喷了出去。
“全都背完了?一百零一篇?”
“不错。”
“好,那为师来考校一下,会试策论第三篇讲的是?”
陈易放下茶杯,饶有兴趣的考校道。
苏墨不假思索,当即朗声背诵道。
“……夫国之大者,在于民,民之安者,在于食,故治国之道,必先重农桑……”
话语中背得一字不差,甚至连语气中的停顿,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你……”
陈易震惊得站了起来,不敢置信地看着苏墨。
“八天……你只用了八天!好,好!那你且说说,你总结出了什么?”
苏墨沉吟片刻,精准地开口道。
“孙知府的文风质朴、务实,他极重实际,厌恶一切虚浮辞藻。”
“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对仗,却逻辑严密直指核心。”
“说得好!”
陈易抚掌大赞道。
“你已得其表,那里呢?”
“里?”
“你只看了他的文风,可知他这个人?”
陈易一一补充道。
“孙阳上任北源府四年,始终专注一事,那便是农桑。”
“他改良粮种,推广新式农具,甚至亲自下到田间,指导农户抗旱防涝。”
“他是典型的实干派官员。”
闻言,苏墨瞬间了然。
“恩师是说……”
“没错。”
陈易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孙知府选士不仅是看文风,更是在看务实之心!他录取的士子,大多是能沉下心做事,真正关注民生疾苦的人。”
说到这里,他看着苏墨和陈尚泽道。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