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12章 康拉德:锅从天降 (3/5)

除去贵族和教士群体,就整个欧洲而言,也只有意大利地区还有君士坦丁堡,可能稍微富裕,有着相对更多的富裕商人群体,尝试来购买。

    至于更下层的人,买圣经干嘛?

    能拿来吃吗?有什么用吗?能改变贫苦的生活吗?

    就算识字了又如何?难不成识字就能改变阶层吗?

    就算印刷术,能将高昂的书籍价格打压下去,对于一贫如洗的欧洲穷人而言,那也没有什么意义。

    更何况,哪怕是欧洲的古腾堡印刷机开工后,一套相对精良的《圣经》其实也价值30金佛罗林。

    真正的赤贫者,是无法负担起任何知识价格的。

    但反过来说,意大利地区、威尼斯人、君士坦丁堡,又或者现如今开始富裕起来的第二王国。

    确确实实,开始诞生一批拥有能力花钱追求精神享受的人群了。

    哪怕不多,其实也是可以试一试的。

    盖里斯在提尔的时候,就曾与巴利安提过这方面的事,希望对方能够找到一些值得信赖的能工巧匠,攻关这方面技术。

    并且可能要在相当长时间里,对印刷机的制造工艺采取保密的姿态,从而为盖里斯宗争取到时间。

    从宗教角度来说,大批量印刷《圣经》,其实是宗教改革的必要前置条件。

    一方面在于,只有当《圣经》的数量多到足以让中间阶层群体接触到,中间阶层的教士或市民才能够提出【唯独圣经】这条改革纲领,并且将之落实。

    否则的话,从未接触过《圣经》的群体,根本无从谈起利用《圣经》权威反驳罗马教廷这件事。

    只会是那些实质上拥有圣经的主教群体,借助对《圣经》的垄断,愈发权威而腐朽并我行我素。

    这也是为何15世纪胡斯派教义,虽然有宗教改革意愿,但却并未大规模泛滥,也并未明确提出【唯独圣经】的原因之一。

    而且,按照盖里斯某些未曾明确透露的意思来说,大规模印刷《圣经》亦或《古兰经》,实质上也是一次掺私货的机会。

    当应刷机技术成熟的时候,实质上也是又一次汇编圣经的时机。

    只要盖里斯版的《圣经》亦或《古兰经》数量,能铺货到比其他教派更多,那么谁才是正统呢?

    这个时机的把控,就需要有所准备。

    前期的技术储备可以由教团独自进行,但后续的商品分销,却离不开地中海上的那些商贸城邦。

    自然也需要康拉德来作为中间人。

    经过这么一年的试验与制作,提尔的活字印刷技术,差不多算是成熟了。

    同天朝不同,印刷术在蒙古西征中传入西方后,并没有显著的铺开。

    对于雕版印刷技术,无论是中东阿拉伯文明又或者基督教文明,都多少有些水土不服,仅在相对狭小的范围里采用。

    直到活字印刷技术被古腾堡采纳并且改进之后,才爆发出难以想象的火花。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也很直白:汉字太多,字母足够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都市第一剑仙 穿越古代要脱贫,全网给我寄快递 末世之非正常生存 监控人:誓要把gman冲下水 从体育巨星到商业巨头 全师门就我一个废柴 起手乘十?有BUG你是真卡啊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地窖里的朱元璋 蛇生女,镇阴仙
相关推荐:
穿越古代要脱贫,全网给我寄快递 全师门就我一个废柴 起手乘十?有BUG你是真卡啊 地窖里的朱元璋 蛇生女,镇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