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亡国之因 (2/3)
慰着:“如今国家虽然积弊良多,但殿下却是胸怀壮志,忧心社稷,却又不急操诸事,不论开海、考成二事,皆是择地试行,检校成果,观察人心。虽前路艰难,可殿下已聚忠良之辈,何愁来日不可振奋国家?万望殿下,如今少些哀思,当勤于学问,努于国政。”
朱载壡淡淡一笑,目光看向张居正:“先生不必多虑,本宫还没有尚未鼎新,就已失了心气。今日不过是有感而发,只觉得治国艰难,亡国却易。”
张居正连忙看了一眼左右。
确认无人之后。
他才小声道:“殿下,不可擅自亡国之言!”
朱载壡却是直白:“先生面前,本宫又何须谨言慎行?”
这话有邀买人心之意。
不过张居正很受用。
朱载壡又道:“近来观阅朝政国事,只感叹若是我的大明当下再不鼎新革旧,当时是要危矣。”
“国家的灭亡,又岂是一朝一夕,一地一人之因?”
见储君这么说,张居正心中稍稍安定。
而后他面露好奇。
“殿下是对国家日后鼎新之事,有了新解?”
若不然,储君不会这样说。
朱载壡点点头:“稍有些新的看法,只是尚不清晰,方才要与先生讨论一二。”
张居正立马躬身作揖。
朱载壡继续说道:“若以本宫所观诸事,日后我大明当真有亡国之日,其因必当是财税二字。”
这是对着靶子射箭的论调。
并不会出错。
但他下一秒又转口道。
“只是财税一事,却只是果,而非因。”
“大明至今已近二百年,朝堂之上绯红青绿,皆似忠良。”
“可人人都只想着自家之事。”
“东南的人想要继续把持海贸之利,南直一地紧握漕运、盐政之事,山陕等地又持开中与边事,中原、湖广等地则是兼并日久、私矿横生,而西南至今土司常有作乱。”
“更不要说,我朱家那帮亲戚,自太祖朝开始便不事生产,却偏偏又每岁耗费国家财税钱粮无数。”
他抬头看向张居正,脸上带着一抹笑意。
似乎正在谈论的,是一件与他无关的事情。
“先生,若是要本宫说。”
“我大明当着有亡国之日,便是亡在这天底下除了那芸芸黔首之上的所有人!”
张居正心中颤颤。
当真要是按照储君说的。
大明朝真要是忘了,那就是罪在文官、罪在武将、罪在士绅、罪在豪右、罪在商贾,甚至还罪在宗室和天家!
谁都别想逃避那一份亡国之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