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无声的硝烟 (2/3)
扎实的技术功底之上。否则,不过是空中楼阁,甚至可能因表述不当引发技术误解,损害品牌。”她毫不客气地反驳了曹辛夷的观点,将天平拉回了技术体系。
两位核心高管的意见分歧,让会议室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支持曹辛夷的市场部人员与支持姚浮萍的技术骨干,开始各抒己见,争论逐渐升温。
龙胆草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目光深邃,看不出倾向。
林晚坐在角落,同样沉默地听着。她注意到,争论的焦点始终围绕着“技术”与“市场”的权重,却很少有人提及草案中提到的“连接公众”、“传递信任”这些更偏向于社会责任和品牌温度的部分。
“我可以说几句吗?”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打断了略显嘈杂的争论。是九里香。
所有人都看向她。
“龙总,各位,”九里香推了推眼镜,语气平和客观,“无论是技术底蕴还是市场沟通,都是重要的选拔维度。但或许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个职位设立的更深层目的。除了对外展示,它是否也应该承担起对内凝聚技术文化、对外构建技术信任的使命?尤其是在数据隐私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我们的‘品牌大使’,或许更应该是一位能够消除公众技术恐惧、建立情感连接的‘桥梁’。”
她的话,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龙胆草微微颔首,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角落里的林晚:“林研究员,你在公共教育中心接触一线用户和中小企业,对于如何建立技术信任,有什么看法?”
一瞬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到了林晚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有期待,也有不易察觉的抵触。
林晚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她知道自己不能退缩,也不能表现得过于急切。她站起身,走到投影前,调出了自己周末准备的一些资料。
“龙总,各位总监,”她的声音清晰而稳定,没有刻意拔高,却足以让每个人听清,“我认同九里香总监的观点。技术品牌的建设,不仅仅是展示肌肉,更是建立信任。而信任的建立,往往源于共情与透明。”
她切换PPT,展示了几张来自社区讲座和中小企业调研的照片和反馈。“我们在基层工作中发现,许多用户对技术的恐惧,并非源于技术本身,而是源于‘失控感’——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数据被如何收集、使用,担心成为算法下的‘透明人’。因此,我认为,‘技术品牌大使’除了具备专业素养,更需要具备一种能力——‘翻译’的能力。”
“翻译?”有人疑惑。
“是的,”林晚点头,“将冰冷的技术术语,‘翻译’成有温度、可感知的用户利益;将复杂的算法逻辑,‘翻译’成简单明了的隐私选择;甚至,将公司对技术的追求,‘翻译’成对用户承诺的践行。这需要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站在用户角度的洞察与同理心。”
她引用了几个自己在公共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阐述了如何通过坦诚沟通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化解用户疑虑,建立初步信任。她的讲述没有华丽辞藻,却因为源于真实实践而显得格外有说服力。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代言人自身值得信任。”林晚话锋一转,目光坦然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龙胆草身上,“这意味着,其个人经历必须经得起审视,其言行必须与公司宣扬的价值观高度一致。任何潜在的争议点,都可能成为信任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被无限放大。”
她这番话,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也巧妙地回应了围绕在她身上的那些争议——她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短板”,并将它摆在了台面上。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曹辛夷看着林晚,眼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