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土壤改良计划(上) (1/5)
春阳刚过惊蛰,暖意还裹着料峭寒意,田埂上的冻土渐渐酥软,露出底下贫瘠的黄褐土层。林舟蹲在自家开垦的地块旁,手指捻起一撮土,粉末状的泥土从指缝簌簌滑落,连带着几颗硌手的砂粒。他眉头紧锁,将泥土凑到鼻尖闻了闻,只有干燥的土腥味,没有半分腐殖质该有的温润气息。
“这样的地,就算种上谷种,出苗率能有三成便不错了,更别提秋收时的产量。”林舟站起身,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梯田,眼神沉了下来。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三个多月,他从最初的挣扎求生,到如今勉强站稳脚跟,可眼前的困境却丝毫未减。青禾村依山而建,耕地本就稀少,且大多是坡地,常年耕种却不懂养护,土壤肥力早已耗尽,去年的收成只够村民勉强果腹,若今年再无改善,秋冬时节怕是要面临饥馑。
这些日子,林舟一直在琢磨改良土壤的法子。前世他虽不是农学专业,但在农场实习的经历让他深知堆肥的重要性——利用有机废弃物发酵腐熟,既能变废为宝,又能为土壤补充养分,而且原料随处可得,最适合眼下的青禾村。
打定主意,林舟当天便召集了村里的壮丁和管事的长者,在晒谷场召开村民大会。
晒谷场的石碾子旁,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着,窃窃私语。赵大扛着锄头站在最前面,脸上满是信任:“林小哥召集咱们,定是有好法子,俺们听你的便是。”旁边几个年轻后生也纷纷附和,自从林舟教他们制作简易捕猎工具、改良农具后,大家对这个见识不凡的外乡人早已心服口服。
但人群中,几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却面色凝重,为首的是村里的老族长林德山,他手里拄着枣木拐杖,眉头拧成一个疙瘩。
林舟站在石碾子上,清了清嗓子:“各位乡亲,如今春耕在即,可咱们的土地太过贫瘠,若是不加以改良,今年收成难有起色。今日召集大家,是想推行一个堆肥的法子,能让土地变肥,庄稼高产。”
“堆肥?那是啥物件?”有人好奇地问道。
“简单说,就是收集粪便、草木灰、枯枝败叶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发酵,腐熟后撒到田里,就能给土壤添养分。”林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咱们村里现在家家户户的粪便都随意丢弃,既不卫生,又浪费了好东西;还有灶膛里的草木灰,烧完就倒在河边,这些都是绝佳的堆肥原料。”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一片哗然。
“啥?用粪便当肥料?那不是污秽之物吗!”一个苍老的声音陡然响起,说话的是村里的老叔公林满仓,他气得吹胡子瞪眼,“庄稼是要进嘴的,用那种脏东西浇灌,岂不是亵渎了神灵?收成肯定会被冲掉的!”
“就是就是!”另一位老者连忙附和,“自古以来,种地都是靠天吃饭,哪有拿粪便往田里撒的道理?这要是传出去,咱们青禾村的脸都要丢尽了!”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几位保守的老者纷纷站出来,言辞激烈。在他们看来,粪便乃是污秽之源,沾染了庄稼便是大不敬,不仅不会增产,反而会招致灾祸。
林舟早料到会有阻力,却没想到反对的情绪如此强烈。他耐着性子解释:“各位叔伯,粪便看似污秽,但经过发酵之后,里面的有害物质会被分解,留下的都是庄稼需要的养分。这不是我凭空捏造的法子,而是经过验证的,用了之后庄稼会长得更壮,产量肯定能翻倍。”
“胡说八道!”林满仓拐杖往地上一顿,发出“笃”的一声闷响,“你一个外乡人,懂什么种地的规矩?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法子,难道还不如你一个毛头小子的歪理邪说?我看你是想把咱们青禾村带向绝路!”
“老叔公,话不能这么说。”赵大上前一步,挡在林舟身前,“林小哥之前教咱们的法子哪样错了?陷阱捕兽让咱们冬天有肉吃,改良的锄头省力又高效,他还能害咱们不成?”
“赵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