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717章 乾坤大挪移 (2/3)

丝机出来,直接在当地设立缫丝工坊和纺织工坊。
  就近利用当地廉价的蚕茧资源,制成之后,就地通过明州市舶司出口去海外。
  荆湖南路和广南西路的苎麻,也是同样的操作手法。
  只是,物流成本比浙江要高一倍以上。
  但,这依然是奇迹!
  因为是赵煦要的,所以这些苎麻全部用的是纲运之法。
  嗯,就是水浒传中,杨志押运生辰纲一般的方法。
  正好,地方厢军平素不是没事干?
  现在,赵煦给他们分配任务了。
  那二十钱每斤的物流费用,就是花在了纲运上(大头兵的赏钱和军官的磨勘【北宋纲运,将官押运一次就可以积功一次,像是纲马,有规定满多少次就可以迁一官】)。
  于是,这就相当于,赵煦加价每斤二十钱左右,从偏远军州,把当地廉价的资源,运到汴京。
  这种乾坤大挪移,只有皇帝能玩。
  也就是去年,大运河一度因为大旱断航,为满足汴京需求,所以有大量的苎麻,滞留于润州、扬州等运河物流中转集散地,得今年夏天才能运进汴京。
  不然,赵煦手里的麻布还会更多。
  而决定布匹价格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人工了。
  织布是很累,也很废人的。
  过去,小农经济手工织造,要织一匹绢,哪怕是熟练的织工,也需要好几天。
  但现在,绫锦院的织工,用着太母车纺纱,一个人一天就能纺纱数锭,效率是过去的四五倍。
  这还是不熟练,未能完全掌握太母车的技巧的缘故。
  同时,也是因为如今的太母车的纱锭只有八个。
  等到将来,技术更加进步,纱锭数量达到三十二个,甚至更多!织工的技能更加熟练了,一个织工一天纺出别人需要一个月才能纺出的纱锭也不是不可能。
  那你可能就会问了——织工们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倍,她们的收入肯定也会提高数倍吧?
  对此,赵煦只能回一个呵呵。
  当然,也不能说没有提高。
  毕竟,绫锦院一直就是计件工资制,相当的人性化。
  假如有女工,不惜身体的不断纺纱,那么她的收入确实可以达到过去的数倍。
  但是,她得用健康来换!
  在原料和人工,都被压缩到极限的情况下。
  绫锦院的布匹,就很有市场竞争力了。
  这不,才卖几天,就已经将汴京城的布铺行会,打得满地找牙了。
  顺便,也让赵煦的棉布,高价出货。
  十五贯一匹的棉布,但成本每匹加起来,最多一贯钱。
  这就是十五倍的暴利!
  去年熙河路的棉花种植面积,约在六万亩,最终运抵汴京的棉铃有七十万斤。
  这七十万斤棉铃去皮去杂去仔后,得到的棉花大约五十万斤,两斤棉花(宋斤)可织布一匹。
  于是,赵煦得到的棉布将近二十五万匹,哪怕按照给辽人的价格,其价值也超过了三百万贯!
  暴利!
  也让赵煦不得不感慨,果然,小农经济死路一条。
  要发家致富,还是得靠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
  就是,这汴京的工价,全国最高,多少让赵煦有些不大舒服。
  所以,他一直在企图想办法降本增效,增强汴京市场竞争。
  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引入偏远军州的廉价劳动力。
  本来去年淮南大旱,让他有机会,打着赈灾的幌子,将一批淮南灾民,安置到汴京。
  奈何,汴京城庞大的粮食需求,让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念头。
  大运河每年最多八百万石的漕粮运输量。
  使得汴京城的人口数量,被卡在了目前这个量级。
  再多的话,汴京城的粮价就要上天了。
  所以除非,他有能力,将汴京的漕粮输入,提高到一千万石甚至更多,不然他还是只能忍受如今汴京的高工资。
  只能等待将来了。
  这就让赵煦多少有些不太舒服。
  不过总体而言,赵煦是赚的。
  刑恕作为赵煦的对辽政策与方针的执行人和负责人,赵煦自然与他早早通过气,知道赵煦的谋算。
  所以,刑恕当即贺道:“若如陛下筹算,北虏内溃,幽燕之地,当可不费吹灰之力,归于陛下之手。”
  “就是……”他想了想,还是道:“臣斗胆,愚以为陛下当防北虏狗急跳墙!”
  赵煦颔首:“朕自已有准备!”
  在宋辽交子贸易条约签订的那一刻,赵煦就知道,迟早辽人会撕毁条约。
  因为,根据宋辽交子贸易条约,虽然大宋借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敲骨吸髓?重生另选家人宠我如宝 山村红颜 我的独立日 地标节:觉醒年代 师姐别砍了,我真不是渣男啊! 钓走你的鱼,再掀了你鱼塘 七零对照组,我抢了女主的残疾军官 夫人六岁半,沈爷轻点宠 全员读心!玄学小公主称霸皇朝 一念万象
相关推荐:
敲骨吸髓?重生另选家人宠我如宝 我的独立日 地标节:觉醒年代 师姐别砍了,我真不是渣男啊! 钓走你的鱼,再掀了你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