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664章 赵煦的亲民形象 (3/4)

从被贬被褫夺诰命的罪官之妻,摇身一变,成为了如今的颍川郡郡君。
  赵煦听着,笑了起来,左右也都哄笑不已。
  托苏轼的福,沈括如今已经坐实了他沈龙居的名头。
  “卿妻如今已是郡君,朝廷之制,郡君乃待制官员之妻的诰命。“
  “祖宗之制,朕不好破坏。”
  沈括顿时有些泄气。
  赵煦微笑着道:“不过,朕听说,当年是卿妻之父,故淮南路转运使张公,看出爱卿不凡,故将爱女下嫁的?”
  沈括顿时涨红了脸,躬身道:“回禀陛下,确实如此。”
  当年,妻子嫁他的时候,他已经三十几,将近四十了。
  而妻张氏则正值二八之年。
  又是他的顶头上司张芻的掌上明珠,且还是远近有名的美人。
  若非张芻拍板,他那里娶得到?
  所以,对于泰山他是永怀感恩的。
  “这样吧!”赵煦戏谑的看了一眼这个气管炎,便道:“朕听说,张公当年病逝,未得追赠。”
  “朕今日就做主,命礼部以张芻为国选才,养育贤女有功,追赠通议大夫、礼部侍郎!”
  沈括顿时欢欣无比,纳头就拜:“陛下隆恩,臣当百死报之!”
  这可比给他升官还让他高兴。
  沈括知道的,从今天开始,他肯定能获得一个月的免打权。
  说不定,今天晚上妻子还会服侍他沐浴一回!
  看着沈括的模样,赵煦摇了摇头。
  堂堂的大宋重臣,未来的大宋工业的奠基人。
  却是一个标准的妻奴。
  假若不是亲眼所见,谁敢信?
  “起来吧,沈卿!”赵煦让冯景扶起沈括:“去看看蜂窝煤的作坊。”
  “诺!”
  “那作坊在何处?”赵煦问道。
  “回禀陛下,在新城天马坊石炭场。”沈括答道。
  赵煦点点头,这很合理。
  天马坊,是大宋最早建立,同时规模最大的石炭场。
  太宗以来天马坊石炭场,常常堆磊石炭十余界,每界超过四十万称(一称十五斤)。
  ……
  一个时辰后,赵煦就在沈括等近臣以及御龙诸直的簇拥下,出现在了天马坊的石炭场旁。
  整个天马坊内外,都有煤炭的痕迹。
  远远的,就能看到大量煤炭堆磊在汴河堤岸上,延绵长达数里的壮观景象。
  而在这些堆磊煤炭的堤岸下,有着一个个木棚。
  赵煦的到来,引发了此地的轰动。
  数百名工人,在官吏们的带领下,跪伏于一个个木棚前。
  “陛下万福金安!”
  “官家圣躬万福。”
  人们齐齐的磕着头,恭贺着大宋天子。
  “父老们不必多礼……”赵煦微笑着,让御龙直们散开,直接让自己的样子,出现在这些工人面前。
  “都起来,都起来!”
  “朕今天出宫,来看看诸位父老。”
  “朕在宫中,时常挂念着父老们的生活……就希望着,朕的父老乡亲,都能吃饱、穿暖!”
  赵官家们,本就是一些善于在平民面前打造亲民形象的君王。
  太宗皇帝、真庙,都亲自处理过开封府庶政,甚至处断过各种民间官司——传说当年开封府的农民家里丢了一只猪,都能找皇帝要,而且,赵官家还真派人帮其去找!
  仁庙就不用说了——在表演亲民、爱民方面的故事典故,有十几个都流传到了现代。
  以至于仁庙在位时,天下人对他的评价,永远都是好的。
  就算做错了,大家也都能原谅,因为——仁庙万般不会,就是会做官家。
  英庙即使中风了,也没有忘记,在汴京建福田院,施给贫民粥饭、医药。
  赵煦的父皇在时,每次出幸,都会特意放慢速度,以便汴京父老能知道他们的君王出宫了。
  同时,他还建立了汴京熟药所,让汴京人可以得到廉价、实惠的医药。
  赵煦也不例外,也是个表演亲民的好手!
  如今,他从现代留学归来,更是在这方面已臻于化境!
  不止会表演,他还懂舆论和形象塑造。
  于是,他恬不知耻的指使童贯与石得一,让报童和探事司的逻卒们,在坊间悄悄散播了无数篇他爱民如子、关爱民生的小作文。
  什么官家听到淮南受灾,连饭都吃不下去,流泪自责,直到淮南旱灾消弭,才终于笑起来,并吃了一大碗饭之类的故事,如今是传的汴京内外,人尽皆知。
  总之,就是学习现代那些还留存的王室在营造自身形象方面的做法,再融入儒家的特色,同时对准大宋百姓喜闻乐见的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七零养崽,成了冷面糙汉心尖宠 恶雌监狱长脸盲,全狱毛茸茸乱认 我在规则怪谈里无视规则 重生1992的那些事 斗罗之冰魔雨浩 陛下求饶吧,太子造反成功了周铮 都重生了,谁还追你啊! 冷宫签到十年,我成了开国女帝 国漫盘点:废物火麟飞竟是超标怪 双穿:玄幻吃苦,都市享福
相关推荐:
七零养崽,成了冷面糙汉心尖宠 陛下求饶吧,太子造反成功了周铮 都重生了,谁还追你啊! 冷宫签到十年,我成了开国女帝 国漫盘点:废物火麟飞竟是超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