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631章 我挖我自己墙角 (2/3)

可是——天子行天道,天道无为,不应该干涉人间庶政。
  这人间庶政,让吾等贤士大夫们,在当代的新圣人(王安石)的率领下处理就可以了。
  赵官家您啊,歇歇吧!别微操了好不好?
  这就是王安石二次罢相的真相!
  也是元丰元年开始,旧党势力回潮的背景。
  更是先帝托孤,之所以要选吕公著、司马光,而放弃王安石的缘故。
  那可不仅仅是顾忌姑后,惧怕皇嗣难保。
  更是忌惮王安石!
  其他人说要当周公,也就图一乐!
  王安石真要回朝,那他就肯定会当周公!
  这些事情,向太后心里面和镜子一样清楚。
  因为她的丈夫,在重病卧床时,与她交过底。
  除了二大王赵颢,就属王安石,最让她丈夫忌惮!
  这样想着,她就看着赵煦,轻轻抚摸着赵煦的头,鼓励道:“都是一家人,六哥与太母将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便是了。”
  而在同时,一直在向太后身边的尚宫张氏,已经在向太后的暗示下,悄然退到了帘外。
  为可能的封口做准备。
  没办法!
  这大宋的士大夫们,一旦看到了皇权的软弱和可欺。
  就一定会得寸进尺!
  仁庙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个迹象了。
  如今的话,他们必然跳脸!
  这一点,作为士大夫家的女儿,向太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赵煦笑着颔首,道:“母后、太母,可还记得,我在去年曾请向、高两位国亲去熙河,为熙河亡魂建寺祈福?”
  两宫点点头。
  “除了建寺之外,我还请了两位国亲,在熙河种些木棉……”
  两宫当然知道这个。
  当时她们知道后,还在心中欢喜——官家(六哥)果然仁善,这是变着法子赏赐呢!
  只是,绫锦院的事情怎么就拐到木棉身上去了?
  “两位国亲自履任后,便在熙河上下,发动百姓,晓瑜州郡良善,垦荒为田,于那渭河、洮河等流域,广种木棉。”
  “数日前,两位国亲就已经运回了第一批采摘的棉铃……”
  “总计是十一万五千余斤!”
  两宫听着到这个数字,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多少?十一万五千余斤!
  “如今这些棉铃,皆已在专一制造军器局中,由沈括指挥工匠,以其所发明之轧棉机去仔!”
  “以一匹吉贝布,幅宽两尺两寸,长四丈,率用棉花约四斤,向、高两位国亲此番运回之棉铃,去仔之后可织得吉贝布三万余匹,以市价二十贯算,值钱六十万余贯将近七十万贯!”
  “而这只是第一批运回汴京之棉铃!”
  “以两位国亲所奏,今岁熙河各州,种有棉田十万余亩,亩产棉铃约十一二斤,去仔之后至少百一十万斤棉花,可织得棉布近三十万匹,价值六百万贯上下!”
  “而我与两位国亲,约定之棉铃收价,以两贯一匹算,需要给付两位国亲六十万贯!”
  两宫听着,人都傻了。
  她们怎么都想不到,向宗回、高公纪这两个家伙,背着她们在熙河,不声不响就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了。
  这可是价值六百万贯以上的产业啊!
  就算是官家(六哥)给付的收购钱,也是六十万贯以上!
  他们怎么搞的?
  两宫根本就不知道!
  但赵煦还在继续说:“这还只是今年的!”
  “明年,熙河诸州的棉花种植面积,可能达到三十万亩,甚至四十万、五十万亩!”
  “后年的话估计能到百万亩!”
  “哪怕吉贝布价格跌倒十贯一匹,这也是每岁一两千万贯的产业!”
  “只消三年,熙河一路,岁产价值一两千万贯之棉铃!”
  两宫的心脏扑通扑通跳起来。
  过去,熙河路是纯粹的赔本之地。
  朝廷岁费数百万贯,以维持在当地的统治。
  所以朝野才有弃熙河的声音。
  但现在,熙河一路就有着可以创造千万贯以上财富的能力。
  若此事成真,那么熙河路就将成为大宋的财税重地!
  更妙的是,对皇室而言,等于是拿着国家的钱,在做自己的买卖!
  只是……
  “这与绫锦院有何干系?”太皇太后问道。
  赵煦笑起来:“太母可还记得孙臣在今年的坤成节所献的太母车?”
  太皇太后点点头。
  “太母可知,太母车沈括在专一制造军器局中试用后,发现可用来纺棉纱,其纺纱效率数倍于其他纺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金瞳神鉴 一夜荒唐,权爷对她上了瘾 桃园村医的快乐生活 嫡妹重生抢夫君?侯门主母乐疯了 快穿,大魔头她又美又飒 被女帝和离后,我获得亿万倍离婚补偿 高武捕途 都市重生逆袭记 每月纹银八十万两,我养太子做外室 开局复仇全宗门,靠着双修无敌
相关推荐:
一夜荒唐,权爷对她上了瘾 嫡妹重生抢夫君?侯门主母乐疯了 都市重生逆袭记 每月纹银八十万两,我养太子做外室 开局复仇全宗门,靠着双修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