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舆论造势 (2/4)
 \/>  他微微吁出一口气,继续念着:“夫圣人之道君以道制法故曰名其义……“
  “臣以法守礼故曰能其事……”
  韩绛的心脏在读到这两句话的时候,忍不住停跳了一拍。
  因为这不是新学的主张,也不是王安石曾经阐述过的道理。
  但却无比贴合王安石的新学!
  仿佛是对王安石的性命道德之理的总结!
  而紧随而来的那一句,叫韩绛头皮发麻:“故曰存天理灭人欲天理者道也人欲者物也!”
  这是二程的学说,而且还是将新学思想与二程拼凑在一起的主张。
  韩绛继续看下去发现这篇文章还是对绫锦院的事情的阐述。
  只是,阐述的角度,有些匪夷所思!
  因为紧随二程主张之后的文字,开始拿着新学、二程的剑,斩起诸司与民争利的弊来。
  将诸司的问题,无限放大。
  变成了当今天下最大的弊病!
  为什么天下弊病丛生?
  因为诸司与民争利!
  为什么百姓疾苦,民不聊生?
  因为诸司与民争利!
  为什么财用不足,国用匮乏?
  因为诸司与民争利!
  总之,只要解决掉与民争利的诸司,那么大宋就可以跑步进入三代之治,国泰民安!
  连韩绛都看得有些热血沸腾。
  他深深吁出一口气,看向吕公著:“右辅……”
  “可知是谁写的这文章?”
  吕公著摇摇头,他只淡淡的道:“此文刊行后,老夫听说,诸司贵人们曾对开封府施压,要求开封府禁绝汴京义报……”
  “然而……”吕公著道:“权知开封府,以为此文文章道理可行,断然拒绝诸司之请!”
  这是自然!
  蔡京现在可是新学的才俊,公认的第三代新学领袖之一(王安石是第一代,章惇曾布吕惠卿等人是第二代),那里肯对这样一篇以新学思想为主的文章下狠手?
  保护都来不及!
  “如今,御史台与太学之中,恐怕已是风起云涌,群情激动矣!”吕公著轻声道。
  韩绛悠悠一叹,连他这样的老人,读了这篇文章,都感觉热血沸腾。
  何况是御史台那些使命感爆棚的乌鸦以及太学里那些整日苦读圣人经义的学生呢?
  这事情麻烦了!
  吕公著却是看着被韩绛拿在手里的那一份《汴京义报》,若有所思。
  因为,那篇文章可不仅仅只说了诸司的问题。
  还有潜台词。
  什么潜台词?
  王安石的新学思想的核心主张——圣人临世,君道与臣道的分野!
  这也是王安石二次罢相的真正原因所在。
  亦是王安石之所以隐居江宁十余年的真相!
  ……
  太学。
  与两位宰相所想的一模一样。
  太学生们,正在疯狂传阅着今天的汴京义报。
  年轻的宗泽,举着手中的汴京义报,在他的同学们簇拥下,高呼起来:“今天下之弊,果在诸司矣!”
  “诸司之弊不除,天下难安!”
  “天下难安!”太学生们群情激愤。
  巨大的声浪,在太学内沸腾、鼓噪、上升。
  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的太学生们,现在都已‘觉醒’。
  是啊!
  大宋之弊,果然是诸司带来的啊!
  这些阉竖、佞臣与幸进小人们,无恶不作,横行霸道。
  只要将诸司之弊除掉这天下就一定会太平!
  年轻的太学生,本就是最容易受到舆论影响和鼓动的群体。
  他们充满了理想主义,也充满了人文关怀。
  他们还未被现实所污染,棱角依旧在。
  于是,无所畏惧,于是奋勇向前!
  听着太学中的喧哗。
  郭献卿看着被那位老学究送进来的《汴京义报》。
  “真是好大的胆子啊!”
  “这小报是真不怕死啊!”
  他可太清楚,内臣勋贵们的手段了。
  “怕不是明日汴河里,又要多几具失足跌落的无名尸了。”他呢喃着。
  内臣、勋贵们,对那些可能影响其利益的人,素来是手段狠辣无比。
  当年,王安石变法,触动勋贵外戚们的利益,于是大家伙就联起手来,给他一个狠狠的下马威——宣德门前,几个亲从官在众目睽睽之下就将王安石这堂堂宰相从马上拽了下来!
  让其颜面尽失,也叫其暴怒。
  而最后,这场风波却没有下文。
  因为,所有人都联起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