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559章 司马光:知我者,陛下也! (1/3)

  元祐元年七月已亥(20)。
  病重的司马光,在这一天借着给太皇太后坤成节上表称贺的机会。
  终于抓住时机,上了一封可能是他最后的政治发声的表章。
  当被誊抄好的副本,送到赵煦手里。
  赵煦拿到手里一看内容,就已经知道了。
  这就是他上上辈子元祐时代,司马光的‘十科取士法’。
  也是其退居洛阳十五年来,对王安石以新学为官学取士的反击。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因为那位太皇太后盲信司马光。
  所以,整个元祐时代,十科取士法,成为了大宋科举的风口。
  然而,司马光避居洛阳写书整整十五年。
  早已经脱离了大宋社会的实际。
  他的这个十科取士法,纯粹是空中阁楼。
  赵煦上上辈子亲政后,新党对这个十科取士法的评价,非常简单,一句话:光得誉流俗,及为相,废法报怨,一无所施设。独请十科取士法,终为空文,无应选者,人始笑之!
  那么,面对新党如此肆无忌惮的犀利点评。
  旧党的士大夫们做何回应?
  答案是没有回应!
  只是默默的将实录和国史中新党大臣们对司马光的这个评价删掉。
  而删掉的原因,在李焘写《续资治通鉴长篇》的时候,曾经透露过。
  李焘是这么说的:司马光‘得誉流俗……废法报怨,一无所施设……’此言不可传于后世,自‘光’至‘笑之’并删去。
  所以啊……
  不过呢!
  赵煦攥着手中誊抄的副本,问着殿上的郭忠孝:“郭卿,太母、母后对此可有指挥?”
  郭忠孝低头:“奏知陛下,太皇太后下诏嘉勉,皇太后命有司赐金带以酬。”
  赵煦点点头,对两宫的意思懂了——写的很好,但下次别写了。
  而且,看这個样子,太皇太后甚至都可能没有仔细看过司马光上的这个表章,就直接丢到一边了。
  只能说……女人呐!真的不能随便得罪!
  赵煦却是抿起嘴唇来,下意识的摩挲了一下双手,然后提笔在上面批示了一句话。
  批示之后,便将这誊抄的副本,交到郭忠孝手里叮嘱道:“命有司送司马相公府邸吧。”
  “诺!”郭忠孝恭恭敬敬的再拜,正要拜辞。
  赵煦却叫住了他:“郭卿,听说卿父入京了?”
  郭忠孝当即顿首:“蒙陛下鸿恩,臣父昨日回朝,臣亲迎之,臣父言:老臣蒙陛下爱幸,不以老臣昏聩,特旨推恩,感激涕零,唯百死以报!”
  赵煦笑起来:“老太尉言重了!”
  “替朕转告老太尉——这些年委屈老太尉了!”
  郭忠孝听着,顿时鼻子一酸,恭恭敬敬的再拜谢恩,不知道说些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感恩了:“臣……臣……”
  “起来吧!”
  “往后,朕需要用到卿的地方还多着呢!”
  郭忠孝之父郭逵,当年因为没有请示,就自作主张和交趾达成和议撤兵。
  此举虽然挽救了数万士兵的生命,却也将他的前途彻底葬送!
  不止从此被削去兵权,还被勒令闭门思过。
  这位治平时代,就已经是正任武臣,还官拜同签枢密院事的顶级武臣,就这样离开了政坛。
  不客气的说,郭逵当年的行为,其实是给赵煦的父皇背锅。
  当年南征,虽然将帅失和,彼此扯皮。
  但在用兵和作战上没有问题。
  郭逵这个主帅的选择,也没有问题。
  责任不在他身上,完全是朝廷和当政者的问题。
  而且,郭逵最终之所以落到这个下场。
  其实,也和大宋的体制有关。
  不信的话,看看当时的副帅赵卨——他就只背了一个处分(降为直龙图阁,知桂州),没几年就又升回去了。
  只是,从此失去了拜任宰执的机会而已。
  而郭逵处分的这么严重和他是武臣离不开干系——赵官家们对文臣、武臣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文臣可以和皇帝顶牛,甚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违背皇帝的意思,自行其是,只要事后证明他做的是对的就可以了。
  了不起,皇帝当时骂几句,心里面不痛快几个月。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处出现的时候,就会露出嘴脸来抢功了,顺便将这个大臣提拔起来。
  但武臣却必须绝对听指挥!
  对与错,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听指挥。
  换而言之就是——皇帝的微操再怎么离谱,武臣都必须服从。
  这就是郭逵获罪被贬的缘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我在大理寺当神探 我的灵光往事 重开吧!蜘蛛侠! 蛇仙:开局吞噬仙帝 极道:从捕快开始的横推人生 名捕夫人 狂徒下山:我有五位绝色师父 替嫁给失明反派后 我在罪恶之都当片警 玄界诸雄:大道争锋
相关推荐:
我的灵光往事 重开吧!蜘蛛侠! 名捕夫人 替嫁给失明反派后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