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550章 逆练神功 (3/6)

,甚至是直接拿着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以及其他旧党士大夫大臣的私人笔记里的故事照抄。
  所以,后来李焘写《续资治通鉴长篇》的时候,看到那些留下来的各种《宝训》、《圣训》的资料,一个头两个大。
  因为他发现,这些《宝训》、《圣训》上的好多事情,实录找不到,国史上也没有记录。
  甚至连年月日都模糊不已,只能勉强靠着谈论的君臣来推算大概年月。
  赵煦当然也不会惯着这些士大夫们。
  新闻学嘛。
  搞得好像他不会似的。
  和尚摸得,贫道自也摸得!
  “所以,太师,朕这是在循祖宗之法,用祖宗爱民为本,以天下为先,社稷为重的理念,来行祖宗‘重牧宰’、‘体大臣’故事。”
  说着,他就开始背起来了,他自己摘抄的那些片段。
  大体上都是仁祖如何、英祖如何、皇考如何。
  其事迹也都是,三位先帝,重用、亲近并信任大臣,放手施为,最后在这位贤臣、能吏辅佐下,终于将某某地区的叛乱镇压或者灾荒安定下去。
  其中,甚至还有文彦博自己的故事。
  “仁祖庆历中,贝州兵变,天下震动,仁祖叹曰:大臣无一人为国了事,日日上殿何用?”
  “时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为枢密副使,闻而慨然,乃乞见仁祖,奏以贝州之事,述安民平乱之策,进抚赏大军之言,仁祖乃喜,曰:朕以军国托付爱卿矣!乃拜宣抚使,出平叛逆……”
  文彦博听到这里的时候,终于知道是哪里不对了。
  因为这位官家,在逆练‘三朝宝训’。
  他直接将三朝宝训里那些被精挑细选出来的‘三圣’宝训、圣训、事迹,自我加工了一遍,然后把这些事情自己拼接了起来,形成了一套他自己的逻辑。
  偏偏,这逻辑还挺通顺!
  甚至,已经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果然!
  等到这位官家背完了他摘抄的那些故事、事迹后,就深情的道:“三圣用政,以仁为先,以爱民为本,以利天下为事。”
  “朕虽年少,犹愿效之!”
  “所以,朕去年才要扑买堤岸司,如今还要开始扑买抵当所。”
  “但是……”
  “抵当所终究不比堤岸司……事涉千百万家……”
  “若商贾扑买得之,不用仁义,反以剥刻,凌虐百姓,朕心何忍?”
  “太师,四朝元老,朕之师保,当代朕而出,率民更始!”
  说着,坐褥上的小官家就已经起身,对着他文彦博,拱手一拜。
  文彦博眼皮子一跳。
  这味道……
  文彦博很熟!
  因为史记上有过记录——汉文帝即位后,深感元老军功勋贵在京,恐有肘腋之患,于是下诏给两位宰相陈平、周勃说:前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于是,诛杀诸吕,扶立文帝的两位高祖功臣元老,就这样被一纸轻飘飘的诏书,解除了权力,送回了他们的封国。
  文帝得以执掌大权。
  如今,小官家的语气、用词、态度,就和史记上的汉文帝语气、用词、态度,相差无几。
  汉文帝当年是为了掌权。
  那么小官家是为了什么?
  文彦博一个激灵,旋即反应过来——这是要让文家交投名状!
  也是在逼着他这个老臣表态!
  更是在试探文家,有没有帮皇帝干坏事、脏事的觉悟——是的,大宋外戚们做的坏事,十之八九,其实都是替皇帝在做。
  文彦博对此,当然清清楚楚,因为他当年和温成张皇后家走的很近。
  对张家的那些事情,十分了解。
  那些年,张家外戚贪财、揽权,到处插手地方上的赚钱营生,惹得天下一片骂声。
  真以为是张家人愿意?
  张家就不想学曹家,清清白白做人?
  没办法啊!
  都是被逼的。
  文彦博想到这里,什么脾气都没有了。
  他重新变成了那个在庆历、皇佑年间,为了拜相,舔着脸和张尧佐称兄道弟的文彦博。
  “陛下圣明,法祖承圣,笃祖宗之教,必可为天下之明主!”文彦博立刻表明自己的态度。
  然后,他就叹息一声:“然而,老臣朽迈,恐难行事矣。”
  这倒不是他想推脱。
  实在是他确实不适合做这个事情了。
  “若陛下不弃,老臣乞以犬子及甫,为陛下效命!”
  这就是反向试探了。
  文彦博可不想文家最后落得如同张家一样的下场——张尧佐当年给仁庙当狗,做了那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金瞳神鉴 一夜荒唐,权爷对她上了瘾 桃园村医的快乐生活 嫡妹重生抢夫君?侯门主母乐疯了 快穿,大魔头她又美又飒 被女帝和离后,我获得亿万倍离婚补偿 高武捕途 都市重生逆袭记 每月纹银八十万两,我养太子做外室 开局复仇全宗门,靠着双修无敌
相关推荐:
一夜荒唐,权爷对她上了瘾 嫡妹重生抢夫君?侯门主母乐疯了 都市重生逆袭记 每月纹银八十万两,我养太子做外室 开局复仇全宗门,靠着双修无敌